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省马边、筠连、名山三县疟疾漏报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6年10-12月对我省疟疾发病较高的马边、筠连、名山三县进行了疟疾漏报情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及方法①收集1993-1995年疟疾疫情和疟史普查资料。②以发病较高的乡镇为点,逐户调查近几年疟疾发病、就医治疗情况。③察看农村医疗站、个体开业医生的医疗设备,询问疟防知识及开展防治工作情况。2结果1993-1995年三县疫情报告及疟史人数见附表。从表中可见,疟史人数均在疫情报告人数的一倍以上,最高的达5.7倍。在马边县调查32户,117人,1994-1996年疟史人数依次为18,33,17人,仅其中2例分别在镇卫生院和县…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调查了辽宁省朝阳市1981~1986年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发病及死亡情况。结脑发病率(/10万)0~14岁、15岁以上及全年龄组分别为3.4~5.6、1.4~2.2、1.9~3.0,平均4.4、1.9、2.5。结脑死亡率(/10万)分别为0.2~0.9、0.1~0.3、0.1~0.3,平均0.4、0.2、0.2。本文还分析了结脑发病与地区、性别、年龄、季节及BCG接种的关系。并提出控制和消灭结脑流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20例初治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脊液(csf)生化改变分析如下。一、标本来源 120例csf标本来源于1986年6月~1990年10月住院及门诊病例,发病3~15日未经抗痨治疗者。男51例,女69例。年龄3个月~63岁,平均24岁。二、结果 csf外观正常占37.5%,细胞数83.3%,与李荣锦(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3;6:54)报道近似,蛋白83.3%,糖量正常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补体 B 因子(complement factor B,CFB)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肾活检穿刺,根据病理被诊断为IMN的患者32例(根据有无肾小球...  相似文献   
7.
补体B因子(complement factor B,CFB)是补体替代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是参与补体活化的重要成分。CFB参与机体防御,在细胞损伤及炎症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CFB与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相关。文章对CFB与以上疾病的关系及...  相似文献   
8.
异烟肼是广泛抗结核药,一次大量口服,可迅速完全吸收,引起急性中毒.临床L,关于异烟价中毒的抢救,近年来报告较少,现将我院1989-1996年急诊室观察的5例抢救病例做一报告,并总结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里2冽,女王树、自取异烟阶最小剂量为10g,最大剂量为259.典型病例,女对岁,自服异烟肼150片,约15g,12h后,突然频繁抽搐,神忐不清,血压9.33/533kPa,昏迷状态,面色有紫,陈氏呼吸,压眼反射消失,心率120次/分,双肺痰鸣音,其它检查基本正常.2治疗方法①广过病例均采用了急件中毒的抢救办法综合治疗,如洗胃、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方法对动-静脉内瘘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潘生丁50mg一日三次口服和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5 000IU皮下注射3d,观察内瘘充盈情况及出血、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潘生丁组抗凝效果不如低分子质量肝素组,有2例出现内漏闭塞,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低分子质量肝紊组PT变化明显(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均无差异.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加量或联合用药可能起到与低分子质量肝素同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体内电穿孔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穿孔法转基因是将外源基因通过电场作用导入动物目标组织或器官细胞中的技术.Neumann等[1]首次成功应用该技术,把外源DNA导人小鼠成纤维细胞.随后大最的实验证明,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包括植物原生质体、动物初生细胞,以及不能用其他方法转染的细胞和组织,都可以成功地使用电穿孔技术进行基因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