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肝细胞肝癌(HCC)细胞基因组中HBV X基因(HBx)所参与整合的位点.方法 取6例HBsAg阳性HCC患者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行酶切、连接操作;针对HBx设计引物,行反向PCR扩增;将产物电泳后切胶回收特异性电泳条带,从中回收DNA并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培养后取菌液行基因测序;用Blast工具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反向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可见7条特异性条带;克隆后得到测序结果22个;经序列比对发现3个整合位点,分别定位于19q12、2q32.2、22q12,其中,定位于19q12的基因为CCNE1.结论 在HBsAg阳性HCC细胞基因组中存在HBx的整合;19q12、2q32.2、22q12是HBx参与整合的位点;提示HBV整合的CCNE1基因参与了HBsAg阳性H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先证者(Ⅲ:7)男,58岁.18岁即有听力减退感觉,参军后任电报话务员,常有译错,至中老年渐渐加重. 先证祖父母(I:1,2)一代病否不详;父亲(Ⅱ:1)有耳聋患病史;先证者兄弟姐妹8例中有7例患病,仅二姐(Ⅲ:4)1例幸免(听力正常),六弟(Ⅲ:11)耳聋为轻中度(≤60 dB).先证者下一代(Ⅳ:1-16)16例中尚无发病记录(图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柴胡皂甙-d(SS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及对其p2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至对数生长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 mg/L的SSd作用48 h,设空白对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p27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27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HepG2细胞G1期百分率为(69.43 ±3.01)%较对照组(62.83±2.72)%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百分率为(22.30±0.82)%较对照组(27.23±0.59)%明显减少(P<0.01);p27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566 ±0.001)较对照组(0.335±0.000)明显增多(P<0.05);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3.9±3.1)%较对照组(21.9±1.7)%亦明显增多(P<0.01).结论 SSd可导致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7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易感病原体,与肝炎、肝纤维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对其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机制研究中,大量的致癌基因、生长因子、肿瘤抑制因子、相关信号通路均被列为研究对象,就该领域目前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轻型和重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病毒载量及排毒时间.方法 对深圳地区70例轻型和16例合并肺炎的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比较年龄<14岁和≥14岁患者,以及轻型无肺炎和重型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甲型H1N1流感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和扁桃体肿大.重型患者咳嗽、呼吸困难比例和最高体温较轻型患者显著增高(x2=10.9、14.3,t=3.65,均P<0.01).重型患者WBC计数、ALT水平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t=3.2、2.4,均P<0.05).重型患者胸部影像学类似间质性肺炎,多为磨玻璃样影.<14岁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较≥14岁的显著升高[(4.86±1.23)lg比(4.17±0.89)lg,t=2.3,P<0.05]或延长[(5.33±0.49)d比(3.63±0.28)d,t=3.4,P<0.01],重型患者病毒载量和病毒清除时间较轻型患者显著升高[(6.36±1.44)lg比(4.35±0.99)lg,t=6.1,P<0.01]或延长[(5.75±1.77)d比(4.24±1.96)d,t=3.2,P<0.01).结论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和排毒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三种PCR方法在HBV基因整合位点确定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反向PCR(Inverse-PCR,IPCR)、Alu-PCR、接头PCR(Cassette-ligationmediated-PCR,CLM-PCR)三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HBV DNA)整合位点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手术获取1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相应引物,分别采用三种PCR方法进行扩增,将PCR产物回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基因测序,利用BLAST工具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三种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整合位点确定中的效果.结果 采用Inverse PCR方法检测PCR产物后得到7个特异性电泳条带,克隆后得到测序结果22个,经序列比对发现3个整合位点;采用Alu-PCR方法,产物电泳得到13个特异性条带,得到测序结果32个,序列比对未发现整合位点;采用CLM-PCR方法,得到12个特异性电泳条带,得到测序结果4个,未发现整合位点.结论 在查找HBV整合位点的研究中,IPCR方法具有较稳定的扩增能力及较高的位点检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受体血清(recipient serum,RS)“封闭”供肝与眼镜蛇毒因子(CVF)抑制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双套管法”制作豚鼠→SD大鼠原位肝移植HAR模型.取豚鼠和SD大鼠各24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供受体随机配对.移植前采集受体大鼠近交系其他个体血清,灭活补体备用.实验随机分为4组(n=6),受体血清(RS)实验组移植前用0.1% RS的林格氏液(Ringer)“封闭”供肝,CVF实验组受体大鼠在术前24h经尾静脉注射CVF 50 μg/kg,另设RS+CVF联合实验组和Ringer液对照组.采用改良“双套管法”行豚鼠→SD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供肝植入后形态学改变、受体存活时间、移植肝病理损害程度和受体肝功能.结果 各实验组大鼠异种供肝植入后均未见明显花斑样改变.各实验组大鼠移植后存活时间较对照组[(45.2±13.9)min]均明显延长(P<0.05),其中RS+CVF组大鼠存活时间[(161.5±30.9) min]长于RS组[(88.1±19.7) min](P<0.01)或CVF组[(125.2±25.5)min] (P<0.05).各实验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6.1±23.3)U/L] (P<0.05),RS+ CVF组ALT[(63.2±13.9)U/L]明显低于CVF组[(79.9±18.1)U/L](P<0.05)或RS组[(106.1±19.3)U/L](P<0.01).各实验组移植肝血栓、出血、水肿等病理损害(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其中RS+CVF组大鼠移植肝病理损害最轻(P<0.05).结论 受体血清“封闭”供肝与CVF对肝移植HAR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受体血清“封闭”供肝对异种肝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豚鼠和SD大鼠各20只,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供受体随机配对;移植前采集受体大鼠近交系其他个体血清,45℃水浴灭活补体备用;实验组(n=10)术前用0.1%受体血清(recipient serum,RS)的Ringer液“封闭”供肝,对照组(n=10)仅用Ringer液灌洗供肝;采用改良“双套管法”行豚鼠、SD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供肝植入后形态学改变、受体存活时间、术后1h存活率,HE染色法检测移植肝微血栓、出血和肝细胞水肿等病理损害积分;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评价肝功能.结果 两组大鼠供体异种肝移植时间和无肝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体大鼠供肝充盈缓慢,灌注不均,实验组供肝充盈迅速,灌注较均匀;实验组受体大鼠术后存活时间和术后1h存活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移植肝微血栓、间质出血(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肝细胞水肿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受体血清“封闭”供肝对异种肝移植HAR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预防器官移植HAR的潜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