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全胃切除术后膳食营养调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膳食营养情况。方法测定91例全胃切除病人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身高、体重、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计算出体质指数,采用24h回顾法调查同时期膳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前病人营养素及能量摄入不足,术后1年营养素及能量摄入基本与健康人相同,主要营养指标也得到恢复。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膳食能够满足机体需要。  相似文献   
2.
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适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胃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3例.观察组患者行持续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对照组患者行周期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输注时间为1周.治疗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基本情况、机体免疫指标、营养指标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临床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43例患者全部耐受,对照组41例患者耐受;观察组患者达全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脱管时长分别为3.4±1.3d、5.6±0.8d,对照组患者为4.7±1.1d、7.3±2.4d;观察组患者耐受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达全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脱管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机体营养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PA水平为311.3±26.8(mg/L),对照组患者为297.8±29.6(mg/L);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周期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相比,持续性肠内输注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状况,增强患者机体营养的供给,更适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0)、B组(n=8)、C组(n=17)、D组(n=16);A组行BillrothⅠ式吻合,B组行BillrothⅡ式吻合,C组行Roux-En-Y吻合,D组行un-Cut Roux-En-Y吻合.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 51例胃癌患者的总体平均手术时间为(198.6±20.0)min,平均吻合时间为(51.7±11.4)min;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和D组(P﹤0.01).4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肠道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以吻合口瘘、感染为主要术后并发症.结论 4种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均是安全、可行的.4种方式各有优劣,BillrothⅠ式吻合符合生理;BillrothⅡ式吻合较BillrothⅠ式更好地解决了吻合口张力问题;Roux-En-Y吻合解决了吻合口张力过高、碱性胆汁反流等问题;un-Cut Roux-En-Y吻合在阻断空肠内容物通过的同时,保留了空肠肌电传导的连续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滞留综合征的发生,且手术难度未明显增加,吻合时间也未明显延长,可成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比较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治疗直肠癌手术疗效及术后生命质量。方法 94 例直肠癌患者按术中 IMA 结扎方式分为低位组(n=50)与高位组(n=44),比较 2 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排 便功能。2 组均完成术后 3 年随访调查,比较 2 组肿瘤转移率、复发率、3 年生存率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ORTC)生命质量问卷(QLQ-C30)评分结果。结果 (1)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IMA 根部淋 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高位组(P<0.05)。(2)低位 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高位组(P<0.05),2 组其余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 后 3 个月、6 个月及 1 年,2 组排便功能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低位组术后 3 个月、6 个月、1 年排便功能评分优于高位 组(P<0.05)。(4)2 组随访 3 年总生存率、肿瘤转移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 6 个月、 1 年、2 年、3 年 2 组生命质量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低位组术后 6 个月生命质量评分高于高位组(P<0.05)。结论 低 位结扎 IMA 治疗直肠癌手术疗效与高位结扎 IMA 相同,但对患者排便功能影响小,可提升患者近期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洛铂术中腹腔灌注对进展期胃肠肿瘤手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40℃50 mL生理盐水稀释50 mg/m2洛铂灌注腹腔,术后4 h放开引流管,术后治疗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化疗后毒副作用情况,并分别于术后6、12、24、36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3年生存、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术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6、12、24、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0.00%、4.65%、37.20%、62.79%,3年生存率为65.12%,远处转移率为30.23%;对照组6、12、24、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2.43%、21.95%、60.97%、85.36%,3年生存率为41.46%,远处转移率为29.26%。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及远处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2、24、36个月复发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洛铂术中灌注可以延长胃癌术后复发时间,并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无明显新增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胆囊肠道内瘘(CF)是胆囊结石病的一种罕见晚期并发症,以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最为常见。多发CF合并胆石性肠梗阻则更为少见,此类病人常为高龄病人,基础疾病较多,且往往合并腹腔感染、营养不良,病程较长,需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最佳手术时机的确定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均为治疗的难点。笔者单位治愈1例胆囊十二指肠横结肠多发内瘘合并胆石性回肠梗阻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的疗效以及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8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进行化疗,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5-Fu、亚叶酸钙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系统变化.结果 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66.67%,研究组为88.89%,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W TBX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血液系统改变,两组之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效果显著,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胃癌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治疗。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高危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体质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营养途径、胃癌根治方法、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使用营养泵。[结果]143例中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患者89例,占62.24%。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耐受组与不耐受组性别、年龄、TNM分期、BMI、合并基础疾病、营养途径、胃癌根治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方法、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使用营养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法、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使用营养泵为影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中,手术方法、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使...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分析及其对策(附1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复发的部位、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05医院收治127例复发性胃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及其病理类型和手术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复发原因与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根治范围有关。局部复发病例中以腹膜腔复发多见,胃外复发次之;Bormann分型以2、3、4型复发多见;低分化肿瘤复发多见,全胃切除后除腹膜腔复发外局部复发少;胃外复发病例中以贲门周围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即第No.1、12淋巴结复发多见。 结论 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对于胃癌局部复发病例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isfunction, POCD)高危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提升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安全及预后质量。[方法]选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2 d采用MMSE评分(2 d MMSE评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较术前2 d MMSE评分下降2分为POCD者(观察组,57例),其他为认知功能正常者(对照组,171例)。收集整理2组患者个体资料及临床资料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时间、合并疾病、术前ASA分级、舒芬太尼用量、术中显著低氧血症、术中显著低血压、术中输血量、术后SIRS评分、术后是否符合入住ICU指征与POCD发生相关;(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中显著低氧血症、术中显著低血压、术后SIRS评分≥3分、术后符合入住ICU指征为发生POCD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麻醉根治术发生POCD的高危因素以患者个体特征及术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