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ATP诱发短暂房扑、房颤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P诱发短暂房扑、房颤二例报告李刚,杨奇,牟殷正例1女,52岁。因突发心悸、大汗2小时入急诊科。体检:血压12/8.6kPa神志清楚。双肺正常,心界不大,心率19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急诊ECG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和血小板活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J板活化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7例风湿性瓣膜病伴Af患者,12例非瓣膜病伴Af患者和13例窦性心律对照组血清NO水平、血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纤维蛋白原(Fg)浓度.结果与窦性心律相比,Af患者血清NO浓度极显著下降(78.30±37.06 VS 110.24±55.36umol/L,P<0.01)而血浆MPV则明显升高(12.13±1.68 VS 10.03±1.21 f1,P<0.05),Fg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3.03±0.90 VS 3.41±1.40g/L,P>0.05).瓣膜病伴Af组与非瓣膜病伴Af组二者之间NO,MPV和F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存在血小板活化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这可能与房颤易于形成血栓有关.  相似文献   
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我国少见。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心绞痛 ,易误诊为冠心病。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现报告 3例 :例 1,男 ,37岁 ,因反复发作胸闷 1月 ,加重 3天入院。患者因天气闷热感胸闷 ,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 ,含硝酸甘油似有缓解。胸闷与劳累、情绪激动无关。ECG示“广泛心肌缺血 ,左室高电压” ,诊断为“冠心病” ,住院 2 3天 ,经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口服心得安等治疗后胸闷发作明显减少。但近 3天来胸闷加重 ,呈持续性 ,硝酸甘油含化无效。吸烟10支 /日× 15年 ,不…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纤溶异常的影响。方法 :将 4 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 ,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 80mg ,每天 1次 ,共 1周。对照组除不服用缬沙坦外 ,其他用药与缬沙坦相同。治疗前和治疗 1周后测量二组血浆tPA、PAI活性 ,以及D -二聚体和VWF的水平。结果 :缬沙坦组治疗后tPA活性显著增加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 ,缬沙坦组tPA活性并未达到显著意义的改变 (P >0 .0 5 )。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浆PAI活性、D -D和VW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而对照组却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组间比较发现 ,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浆PAI活性、D -D和VWF水平比对照组更低 (P <0 .0 5 ) ,而治疗前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可以明显改善CHF患者的纤溶异常 ,这可能与其降低CHF的栓塞危险和改善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25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5-10mg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vWF,D-D,tPA和PAI-1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浆vWF,D-D和PAI-1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tPA和tPA/PAI-1比值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后血浆vWF,D-D和PAI-1水平明显下降(P<0.01),tPA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改变(P>0.05),tPA/PAI-1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明显改善1,2级EH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与其减少血栓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