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17~29个月,平均23个月。 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10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切割治疗,另有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80万~290万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100万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获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6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回顾文献,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死亡率为5%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3%,病死率为3.8%。联合血管内治疗组与单一血管内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27,P>0.05)。 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从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中,总结传统手术与介入手术顺利切换的重要环节。①术前熟悉整个手术流程,通过畸形团位置和大小,判断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用物;②熟知各项化验结果,这是术中用药的重要依据;③做好躯体功能的评估,以便与术后做对照;④手术室所有仪器合理布局,避免反复移动;⑤患者体位摆放需同时满足手术要求和患者的功能体位;⑥根据患者术中体位给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措施;⑦通过血管鞘和造影管连接加压输液器预防血栓的形成;⑧根据患者的体型及病变部位决定血管鞘的内置和外留长度。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中央动脉溶栓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会导致单眼无痛性视力丧失 ,最常见的机制是栓子脱落或血栓形成 ,栓子主要来源于同侧颈内动脉系统或心源性 ,常规眼科治疗疗效很差 ,近几年不断有报道经眼动脉超选择性溶栓取得很好的疗效 ,我中心 1996~ 2 0 0 2年采用经眼动脉超选择性溶栓治疗 12例患者 ,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将手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中心 1996~ 2 0 0 2年采用经眼动脉超选择性溶栓治疗 12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 8例 ,女性患者 4例。平均年龄 39岁 (2 0~ 6 5岁 )。1 2 治疗方法  (1)病人经眼科检查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MMP-9基础值和溶栓后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溶栓前后以及与健康对照组血浆MMP-9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MMP-9水平比对照组和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MMP-9水平较溶栓前有显著增加(P<0.05),与无出血患者相比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溶栓后完全再通患者MMP-9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可能激活了MMP-9,增加溶栓后出血的风险,并且MMP-9可能参与了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神经血管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介入性治疗神经血管畸形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我们从1993年3月至今利用这一技术对137例神经系统血管病变进行了直接诊断和治疗.通过术前的用物准备、患者健康教育,术中快速准确严密的护理配合,使介入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香美 《护理学报》2008,15(1):61-62
总结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患者术中并发症的护理要点。648例患者,其中56例双侧颈动脉狭窄,共对704支颈动脉进行了治疗,释放支架711枚。置入支架后,509例(78.5%)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术中并发症:5例栓子脱落,155例心率下降,25例血压下降,16例血管痉挛。认为置入支架前后均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主要是血压和心率)、意识、肢体的情况,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全部脑血管病的3.5%,死亡率达10%~20%。常由妊娠、感染、创伤和凝血性疾病等引起。若不早期确诊治疗,可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脑缺血及出血性梗死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全身抗凝或静脉内给予尿激酶等溶栓药物。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使闭塞的静脉窦再通,恢复正常的脑循环,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的目地。介入治疗静脉窦血栓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直接关系到溶栓术的成败,现将护理配合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伴对侧颈内动脉闭塞的高危颈内动脉狭窄病人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不适合颈动脉内膜剥脱的高危颈内动脉狭窄病人接受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术前颈内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为 (85 2± 9 4) % (70 %~ 98% )。术前和术后 2 4h采用NIHSS评分 ,术前和术后 3个月采用改良Rakin评分标准对这些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随访 6~ 1 4个月。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 8枚支架均放置成功 ,残余狭窄程度 (5 3± 2 2 ) % (5 %~ 9% ) ,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 (t=4 79,P <0 0 0 1 )。术中没有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术后 2 4h病人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保持在术前水平 [(2 5± 2 4)分 ] ;术后 3个月 ,改良Rakin神经功能评分为 (1 1 3± 0 99)分 ,同术前 (1 2 5± 1 2 8)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 =1 89,P >0 0 5)。术后随访 6~ 1 4个月 ,除 1例偶发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IA)外 ,其他病人未再出现TIA和新的中风。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危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