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检测福建省志贺菌的毒力基因,了解我省不同志贺菌菌群及血清型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以及流行模式,评估不同菌型的危害性,为菌痢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 运用PCR扩增技术,对2005-2010年福建省腹泻病人中分离的104株志贺菌进行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 四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分析各毒力基因的阳检率以及毒力基因的分布模式。结果 ipaH、set1(set1A和set1B)、sen 、ial毒力基因的阳检率分别为100%、36.54%、 66.35%、64.42%,其中set1基因在B群(福氏志贺菌)和D群(宋内志贺菌)的阳检率分别为85%和6.25%;104株志贺分为8种毒力基因分布模式命名为I-VIII, IV型是B群志贺菌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67.5%),VI型是D群志贺菌优势基因携带模式(39.06%),同时D群中I型、VII型和V型基因模式分布也较高。结论 ipaH可作为志贺菌属的鉴定基因,set1毒力基因主要存在于福氏志贺菌(B群)中;B群志贺菌有一个集中优势的基因流行模式IV型,D群有较多的相对优势基因流行模式;说明在志贺菌进化过程中存在复杂分化形式,同时毒力基因的插入和缺失在菌型的变异和分化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熊美琴 《医疗装备》2022,(7):158-160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联合芒硝与开塞露对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患者肠蠕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接受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进食联合芒硝与开塞露,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过渡到普通饮食时间、腹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情况,探讨各型别的流行及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0年鼠伤寒沙门菌73株,分离自临床患者及从业体检人员,选择XbaⅠ和BlnⅠ进行酶切,H9812作为脉冲场凝胶分子量标准。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运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按照100%的相似度可将菌株酶切图谱分为49个PFGE型,其中P1型有15株,占20.55%(15/73),为优势型别,P17型5株,占6.85%;BlnⅠ二次酶切后P1和P17型分别只有5株和2株条带完全一致。P1型集中分布于7~9月,占到P1型菌株总数的86.67%(13/15);其他型别分布比较分散,无明显时间和地区的聚集性。结论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呈现多态性,该技术可用于菌株间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应加强监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以利于疾病的溯源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致泻性大肠杆菌(DEC)在福建省腹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做好防治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对监测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提取增菌液的DNA,再用实时荧光PCR(RT-PCR)技术进行相关病原菌检测,以了解5种病原菌在腹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检测206份样本,DEC总检出率为18.9%,各相关病原菌检出率: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8.3%,均为不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为1.5%,均为产耐热肠毒素-SL阴性、不耐热型肠毒素-LT阳性;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为1.9%,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为7.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未检出。结论 DEC相关病原菌以EPEC和EAEC为主,其次为EIEC和ETEC,未检出EHE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病原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福建省福氏志贺菌4c血清亚型的毒力基因分布,菌株间的遗传相似度以及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 运用PCR扩增技术对17株F4c菌进行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 四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同时运用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ipaH、set1(set1A和set1B)、sen 、ial基因阳性的菌株分别占100%、94.12%、 82.35%、88.23%; 17株F4c菌分为I-IV型不同的毒力基因分布模式, I型是优势模式占76.47%;按100%的相似度,PFGE有12种型别(P1-P12),不存在集中优势的PFGE型别;根据TENOVER原则,分为3个PFGE群(G1-G3),G1是优势群,占64.71%。结论 我省分离的F4c血清亚型的志贺菌大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特征;绝大多数感染患者之间无明显的传播关系,不同克隆群在传播中存在着集中趋势,提示某一克隆群的F4c菌有可能逐步演变成为我省主要且稳定的福氏志贺菌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