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VAN)的监测情况及VAN相关急性肾损伤(VA-AKI)的疾病转归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为烧伤患者VAN的使用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所有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的数据。根据KDIGO组织的AKI定义将入组患者分为VA-AKI组(发生VA-AKI)和NO-AKI组(未发生VA-AK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础生理病理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VAN使用情况、VAN血药浓度监测(TDM)情况、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VAN治疗的47例烧伤患者中9例(19.1%)发生了VA-AKI,4例(8.5%)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TDM。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基线白细胞计数、基线血肌酐、基线尿酸、基线血清胱抑素C、基线肌酐清除率、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VAN平均日剂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优势比(OR)=0.952,P=0.024]是V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TDM比例较低,应引起重视。对于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的烧伤患者,应更加关注其发生VA-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0岁。农民。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持续性隐痛。近3天来疼痛加重,尿频,血尿,排尿灼痛。KUB和IVP报告:右肾多发性结石及右输尿管下端结石;双肾分泌功能正常,右输尿管未显影。于1988年3月29日入院。体检:心肺(-),右肾区叩击痛(++),尿常规蛋白微量,脓球(++),RBC(-)。4月4日拟行右输尿管下端切开取石。术中探查输尿管未见结石,而位于输尿管第三狭窄部位正前方的腹腔内扪及一结石,恰与输尿管重叠并压迫之。经腹腔探查,发现为卵巢内结石,切除卵巢。从卵巢内取出0.9×0.9×0.6cm结石,与X线片结石影大小相符。卵巢内膜光洁,灰红色,结石与内膜有部分粘连。术后9天KUB复在,右输尿管及膀胱区域内均未见结石阴影。病理报告为右卵巢结石。结石主要成份为磷酸钙。  相似文献   
3.
隆突样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交界恶性或潜在低度恶性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常好发于躯干,乳房皮肤较为罕见。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对1例乳房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行广泛局部切除术,同期采用帯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对软组织缺损进行即刻修复,取得较好效果。通过详细回顾该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复习,作者对乳房隆突样纤维肉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或预扩张后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缺损畸形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8月至2014年4月,对23例乳房缺损畸形患者,采用预扩张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单纯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皮瓣大小为12 cm×22 cm~7 cm×12 cm。结果 23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无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外形恢复较好。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较薄,穿支血管蒂较长且走行恒定,预扩张后可提供较大面积的皮瓣,是修复乳房浅表组织缺损畸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鸢尾素(Irisin)在糖尿病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S组、Irisin组、糖尿病心肌病(DCM)组、DCM-Irisin干预组;体外实验分组:高糖高脂组(HG/HF)、HG/HFIrisin干预组、HG/HF-Irisin干预-Nrf2抑制剂组、HG/HF-Nrf2抑制剂组、HG/HF-Nrf2激动剂组、HG/HF-Nrf2激动剂-Sirt3抑制剂组、HG/HF-Irisin干预-Sirt3抑制剂组。采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分子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力、MMP和ATP检测评估线粒体功能、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及高糖高脂诱导的H9c2细胞中Irisin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LC3II/I和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可见Nrf2及P6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Irisin处理后,可部分缓解DCM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在给予Nrf2抑制剂ML385后,Irisin的保护作...  相似文献   
6.
一种微型低功耗生物遥测双向射频通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微型、低功耗双向短距离射频通讯系统,此系统可用于植入式或口服式生物遥测装置.此系统由位于体内的微型射频收发器和体外的数据存储器组成,系统所用的通讯频率位于ISM波段,微型收发器与数据存储器之间使用半双工方式通讯,使用FSK调制方式实现了双向数字通讯.此系统体积小、功耗低、接口简单,可直接与单片机连接,便于组成各种短距离生物遥测系统.我们利用此系统组成一种口服式人体消化道生理参数检测装置,并对此装置进行了初步的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细胞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对醛缩酶A(aldolase A, ALDO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扩增和沉默黑色素瘤细胞系WM-115及WM-266-4 ANGPTL4基因,运 用PKC激动剂及阻断剂处理转染细胞。检测ALDOA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荧光素酶测定 ALDOA基因启动子活性。结果:ANGPTL4基因扩增的黑色素瘤细胞组,ALDOA在mRNA及蛋白质的水平的表达均 增高,ALDOA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增加,且可被PKC阻断剂抑制(P<0.05)。而在ANGPTL4基因沉默细胞组中ALDOA 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减低,ALDOA基因的启动子活性降低,且可被PKC激动剂恢复(P<0.05)。结论: ANGPTL4基因可通过PKC依赖途径从ALDOA基因转录及翻译水平上调人黑色素瘤细胞中ALDO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药物疗效应答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式,寻找西格列汀降糖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该类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Ⅳi)相关的临床研究,采用MINORS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研究组为单位,提取西格列汀组各变量的平均值。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连续型原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的相关性;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法研究定性原因变量的不同组间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可能影响西格列汀降糖效果的原因变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原因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是否独立存在;对联用药物、降糖药物数量及降糖疗效间的关系进行多水平分析,以确定降糖药物数量对西格列汀疗效的影响。结果:共纳入西格列汀相关文献43篇,研究组47个。结果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HOMAIR),或未联用二甲双胍(Met)的患者能降低更多的HbA1c;基线期体质量越低的患者人群用药后HbA1c<7%的可能性增加;高C-肽、空腹血糖(FBG)和HbA1c,或未联用Met的患者降低FBG更甚;低体质量、BMI、HOMAIR和胰岛素水平,或未联用Met或磺酰脲类药物(SU)的人群能获得更多的餐后血糖(PBG)降低。BMI和体质量,HbA1c和FBG间存在相关性,提示可能存在共同作用。基础降糖药物数量越少的患者,用药后降低PBG的效果越好。结论:本法用于药物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患者对西格列汀疗效的应答可能与其基线期HbA1c、血糖、BMI、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及联用降糖药物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其在形态和调控机制上与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和细胞坏死性凋亡等细胞死亡形式显著不同。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介导的铁自噬能调节铁死亡。最新研究表明,铁死亡和铁自噬在多种心血管疾病(CVD)的病理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系统性回顾铁死亡和铁自噬的概念、生化特点以及在CVD发病机制中的具体病理分子机制,旨在通过明确铁死亡和铁自噬在CV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CV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的方法初步观察兔自体耳软骨移植后的生长、扩增及塑形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幼兔7只,取其耳根部软骨并切成碎片作为自体移植材料,以医用可吸收明胶海绵作为移植中乘载与固定软骨碎片的工具,将移植软骨碎片回植于自体背部皮下,8周后取材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切片观察移植软骨碎片生长、扩增及塑形的情况。分为少量软骨碎片不带软骨膜组(a组)、多量软骨碎片不带软骨膜组(b组)、多量软骨碎片带软骨膜组(c组)三种移植物组。另加入多量软骨碎片带软骨膜并使用硅胶塑形组,比较不同移植组软骨碎片生长、扩增及塑形的情况。结果移植软骨碎片在实验时间内均得以成活并有一定的扩增效果,各移植组大体扩增情况无显著差异;通过体内硅胶塑形,移植后的软骨团块获得一定的塑形效果。结论通过软骨碎片自体移植可以获得一定的大体扩增效果,组织学切片表明软骨细胞成活并有一定的新生软骨组织形成的趋势,说明临床上存在通过少量软骨材料获得扩增修复的可能;同时加入的硅胶使得移植软骨团块按其形状塑形生长,说明临床上可以通过体内或体外的模具使移植软骨获得一定的塑形效果,从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