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片(代丁和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随访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根据所选用药物不同分为代丁组66例(选用代丁抗病毒治疗)和贺维力组56例(选用贺维力抗病毒治疗),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eAg阳性率等基线资料相当;分别在24、48、9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检出率、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随着抗病毒时间延长,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幅度及不可检出率、HBeAg转阴率均有增加,但在24、48、9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6周,代丁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13.6%,贺维力组为1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代丁与贺维力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抑制HBV DNA及有较好的安全性,96周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对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院感染科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包括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组(A组,N=74)和血浆置换组(B组,N=71),观察随访30天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ALT、TBIL和INR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A组30天生存率86.5%,B组30天生存率80.3%,P0.05)。结论: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吸附疗对于肝衰竭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且可以明显减少血浆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疗效欠佳患者采取继续ADV治疗与联合替比夫定(LdT)优化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ADV疗效欠佳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1组继续ADV治疗(对照组),另1组联合LdT治疗(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继续治疗至96周时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147例门诊服用ADV的患者治疗至48周时有75例患者出现ADV疗效欠佳,其中19例继续ADV治疗,21例联合LdT优化治疗,另35例患者接受其他方案治疗.优化组治疗至96周时ALT复常率为55.6% (5/9),与对照组的42.9% (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降幅均值为(1.6±1.9) log10 copies/ml,与对照组的(0.3±1.4) log10 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转率为66.7%(14/21),与对照组的31.8%(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为5.0% (1/20),与对照组的7.1% (1/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病毒学突破率为0,与对照组的21.1% (4/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耐受性、依从性良好,8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结论 ADV酯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优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门诊随访的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包括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2.5个月(6.4 ~87.6个月),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癌15例,肝癌的年平均发病率为3.8%.统计学分析显示,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者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风险显著升高(rr=4.524和3.858,p<0.05),是新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cirrhosis receiving nucleos(t)ide analogues treatment and to assess its risk factors.methods a total of 141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 receiving nucleos(t) ide therapy from april 2008 to june 2011 were enrolled.the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vir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hcc occurrence.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4 to 87.6 months with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32.5 months.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15 out of 141 patients developed hcc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3.8%.hcc incidence was higher in hbeag positive cirrhosis and in those with family history of liver cancer ( rr =4.524 and 3.858,p <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hbv-related cirrhosis have a high incidence rate of hcc even they recieve nucleos (t) ide analogues treatment.hbeag positive cirrhosis and family history of liver cancer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cc.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4种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初始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前2年内方案变更情况及其原因.方法 根据接受初治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酯(ADV)组、替比夫定(Ldt)组和恩替卡韦(ETV)组4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结果 (1)在治疗1年及2年时,治疗方案累积变更率以LAM组最高(1年时为26.1%,2年时为45.0%),ETV组最低(1年时为1.0%,2年时为4.8%),P<0.01;(2)治疗方案变更原因各不相同:LAM组、ADV组方案变更主要原因为疗效因素(病毒学不完全应答/部分应答、病毒学突破);ETV方案变更主要原因为治疗经费因素.结论 使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治疗方案在前2年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更,以恩替卡韦累积方案变更率最低;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方案变更原因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