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拜新同 (长效 )及艾克地平 (中效 )两种钙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79例原发性高血压分为 3组 :未用药组 ;拜新同组 (30mg每日 1次口服 ) ;艾克地平组 (2 0mg每日 2次口服 )。用药的第7d做动态血压监测 ,观察血压变异性。结果 与未用药组比较 :艾克地平组血压变异性改变不显著 (P >0 .0 5 ) ;拜新同组的收缩压变异性下降 (P <0 .0 5 ) ,舒张压变异性改变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拜新同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 ,艾克地平不改变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是目前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之一,运动试验的心电图中蕴藏着很多有用的信息。为提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多学者着手对运动心电图ST段改变外的其他指标进行开发、挖掘。我们在做该项检查时发现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组』动电图上U波改变较阴性组明显,现对两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U波的意义。l对象及方法1.l对象心绞痛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5687士694)岁。心绞痛诊断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平板试验结果阳性并除外心室肥大、心脏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ion activatedreceptor gamma ,PPARγ)C16 1→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 (包括 89例正常健康人 ,2 0 3例冠心病患者 )的PPARγC16 1→T基因多态性 ;结合放射免疫技术、冠状动脉造影 ,以及临床常规生化检测指标 ,综合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 ,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冠心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 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组以CC基因型为主 ,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 (CT TT)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T等位基因携带者 (OR∶0 5 6 ,95 %CI∶0 2 4 0 6 3)冠心病危险性低于CC基因型 (OR∶1 92 ,95 %CI∶1 0 9 2 5 4 )。结论 PPARγC16 1→T的置换与冠心病之间有重要的相关性 ,T等位基因携带者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 ,可能与PPARγ作用于血管壁局部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糖尿病心肌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Z)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胶原含量变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TGF-β1、细胞外基质(ECM)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在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心肌TGF-β1、FN、LN变化,用VG染色观察心肌胶原(Col)含量改变。结果 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大鼠心肌组织中上述物质含量增加(P<0.01)。电镜发现糖尿病心肌细胞肿胀,肌丝稀疏,线粒本肿胀、逸出,间质胶原增生及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结论 持续高血糖能导致心肌TGF-β1增加,使ECM在细胞间沉积,同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也发生改变,上述变化可能共同组成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研究中心,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对象:所选对象均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2002-06/2005-12住院患者及至门诊体检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共203例,汉族,男129例,女74例,平均年龄(65&;#177;11)岁,有1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无病变和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43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3例,对照组:共89例,男56例。女33例,汉族,平均年龄(59&;#177;9)岁,为本院例行体检的健康人群。确认各组人群之间无血缘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02-06/2005-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完成。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包括89例正常健康人,2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结合放射免疫技术、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临床常规生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参与者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及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等。结果:2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89例对照组均参与基因多态性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基因分布频率。①正常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0.213,C等位基因频率为0.78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0.192,C等位基因频率为0.808;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以CC基因型为主,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T等位基因携带者(OR:0.56,95%CI:0.24~0.6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性低于CC基因型(OR=1.92,95%C/:1.09~2.54)。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CC基因型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的置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有重要的相关性,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较少。  相似文献   
6.
熊荣红  熊世熙  张洪 《医药导报》2012,31(10):1301-1304
目的 探讨盐酸舍曲林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179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和治疗组92例,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和心理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盐酸舍曲林口服,25 mg起服,qd,早餐后服药,第3天加量至50 mg.疗程为8周.分别在治疗2周和治疗8周进行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和冠心病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改变级胸痛等)缓解情况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盐酸舍曲林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率(96.7%)较对照组(86.2%)高(P<0.05).治疗2周后和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均较首次评定显著下降 (P<0.01);且治疗8周盐酸舍曲林治疗组较对照组SAS、SD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SCL-90量表显示患者躯体化、抑郁和焦虑状态在治疗2周和8周均较入院时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盐酸舍曲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并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脏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剂(MMP-1/TIMP-1)、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7)及模型组(n=14),模型组以经典的二肾一夹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治疗组,每组7只。治疗组予厄贝沙坦(50m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给药8周后,麻醉处死动物,称取心脏(HW)和左心室(含室间膈LVW)重量,计算HW/BW为心脏指数(mg/g),LVW/BW为左心室指数(mg/g)。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间质中MMP-1/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血压、HW/BW、LVW/BW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治疗组的血压、HW/BW、LVW/BW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多,MMP-1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TIMP-1、Ⅰ型及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MMP-1表达增多。结论厄贝沙坦可以增加MMP-1和减少TIMP-1的表达,抑制Ⅰ、Ⅲ型胶原的生成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通过AngⅡ和TGF-β1保护心功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取20只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再随机分为福辛普利治疗组(干预组)及糖尿病未治疗组(未治疗组),每组10只,另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以福辛普利15 mg/(kg.d)水溶液灌胃,对照组和未治疗组每天以同等体积清水灌胃。9周后,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局部AngⅡ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中TGF-β1的表达含量。结果:糖尿病未治疗组心肌局部Ang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 367.43±498.28和4 340.67±348.37,P<0.01),福辛普利干预组AngⅡ含量显著降低(4 501.50±129.33,P<0.01)。未治疗组心肌局部的TGF-β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0.266 5±0.049 3和0.135 2±0.050 7,P<0.01);福辛普利干预后TGF-β1表达则明显降低(0.140 9±0.039 6,P<0.01)。未治疗组心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福辛普利干预组心功能显著改善(P<0.01)。相关分析表明:未治疗组心肌局部AngⅡ含量与心肌TGF-β1表达明显正相关(r=0.802,P<0.05);而AngⅡ的含量和TGF-β1的表达分别与心功能明显负相关(r=-0.832P<0.05,r=-0.776,P<0.05)。结论:福辛普利能通过降低心肌局部AngⅡ含量而减少心肌TGF-β1表达,减轻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10.
1965年,发育生物学家Lockshin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PCD(programmed cell death)一词,用于描述蛾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