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SPIO)作为MRI对比剂在肝硬化肝癌组织中分布变化情况,探讨其用于分子靶向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5只,体质量(200±20)g,鼠龄3个月。按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予质量浓度0.1mg/mL的二乙基亚硝胺(DENA)溶液自由饮用,对照组饮用灭菌0.9%氯化钠溶液。于给药后20周先进行MRI平扫,再注入SPIO后1、24、48、72、96h分别行MRI增强扫描,每一时段5只。同理,空白对照组每一时段取2只。分析MRI图像,取血液标本进行肝功能测定,取肝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和普鲁士蓝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30.43±8.83)、(415.00±55.44)U/L]较对照组[分别为(39.57±7.25)、(132.93±39.03)U/L]显著升高(P<0.001)。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注入SPIO后1 h,各序列上肝脏组织信号明显下降,24 h肝脏组织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达到最大,48、72、96 h后均下降,各时段P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20周肝癌组织,注入SPIO各时段其信号无明显变化(P>0.05)。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蓝染的Kupffer细胞数在24 h达到最多,后逐步减少;部分高分化肝癌组织散在少许蓝染的Kupffer细胞,低分化肝癌组织内无蓝染细胞。不同肝脏组织SPIO增强后MRI各序列信号变化与组织中蓝染的Kupffer细胞数呈线性相关趋势,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正常=0.927,r肝硬化=0.912,P<0.01)。结论通过MRI扫描动态观察SPIO分布变化情况,不仅可用于肝脏恶性病变的检出,而且具有将SPIO作为MRI对比剂用于分子靶向成像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下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而且其中不少为重症、急症.早期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4月~2010年1月27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病例MSCT扫描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探讨MSCT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g-聚丙烯酸纳米Fe_3O_4磁共振体外信号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志云  李澄  马占龙  朱爱萍  骆夏丹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299-1303
目的:研究磁共振检测壳聚糖-g-聚丙烯酸(CS-g-PAA)纳米Fe3O4(PH=7.4)的稳定性及其在不同浓度下体外磁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接枝聚合的方法制备CS-g-PAA表面修饰Fe3O4,并得到其pH=7.4的水分散稳定体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复合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形貌;将CS-g-PAA纳米Fe3O4磷酸盐溶液按浓度梯度排列,MRI检测其稳定性及其信号变化;所用MRI序列为FSE T1WI、FRFSE T2WI及FIESTA T2*WI。结果:CS-g-PAA纳米Fe3O4在PH=7.4时呈球形或椭球形,直径15-60 nm,呈良好的单体分散,MRI信号均匀(P〉0.05);CS-g-PAA纳米Fe3O4在T1WI上信号强度随铁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T2WI及T2*WI上随质量浓度的增加信号降低;浓度越低,T1WI及T2*WI较T2WI越敏感,以T2*WI最敏感(P〈0.05);在浓度≤20 mg/l时,各序列上信号变化均较明显。结论:临床应用型1.5T MRI可检测CS-g-PAA纳米Fe3O4的稳定性;在浓度≤20 mg/l时MRI信号改变明显;最敏感MRI检测序列为T2*WI。  相似文献   
4.
肝外胆管癌(EHCC)一般是指发生于自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癌,约占肝外胆道肿瘤的1/3, 男性多发,早期症状不典型,出现症状时大部分已属中晚期.临床主要出现进行性黄疸、脂肪泻、陶土样大便等胆道梗阻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作为MRI对比剂评估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枯否细胞(KC)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喂养高脂饲料,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8周后对所有大鼠行肝脏MRI及SPIO增强扫描,计算肝脏组织平均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和SPIO增强前后肝脾对比信号强度比值(RSIR),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值,并取肝脏标本行HE和普鲁士蓝染色分析病理表现.采用两组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比较2组不同序列SPIO增强后PSIL和RSIR值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1只大鼠因麻醉过深死亡,其余9只血清TC及TG值分别为(6.58±1.25)和(1.53±0.23)mmoL/L,较对照组[分别为(1.64±0.22)和(0.55±0.14)mmol/L]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1.716和11.588,P值均<0.01).SPIO增强扫描后两组肝实质信号强度在各序列明显下降,在PDWI及T_1WI上实验组PSIL分别为(34.78±4.51)%和(60.38±3.49)%,较实验组[分别为(64.96±2.42)%和(81.08±1.66)%]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51和-16.240,P值均<0.01).PDWI、T_2WI、T_2~*WI和T_1WI序列实验组RSIR分别为1.002±0.141、5.000±0.516、20.004±1.490和2.601±0.077,均较对照组(0.400±0.102、1.500±0.115、0.503±0.105和-0.300±0.058)大(t值分别为10.745、19.800、39.168和92.785,P值均<0.01).实验组肝脏组织中普鲁士蓝染色阳性颗粒积分(2.33±0.50)分较对照组(4分)明显减少(t=-10.000,P<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NASH模型接近人类发病情况且容易建立,临床应用型1.5 T MR通过SPIO增强肝脏扫描可评估KC的功能,提示NASH的发病机制与KC功能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肝硬化肝癌模型,研究肝硬化背景下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SPIO)增强前后肝癌的检出率,并分析SPIO在大鼠肝硬化肝癌诱发过程中不同病变组织内分布变化情况,探讨其用于评估肝脏Kupffer细胞功能的可行性。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予0.1mg/ml的二乙基亚硝胺(DENA)溶液自由饮用,对照组饮用灭菌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于给药后第10、20周各取10只先进行磁共振(MR)平扫,再注入SPIO后1h行MR增强扫描,大鼠扫描完成后立即处死。同理,对照组10只于第20周MR扫描完成后立即处死。分析MR图像,取血标本进行肝功能测定,取肝脏标本进行HE和普鲁士蓝染色病理学检查。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大鼠的AST及ALT10周组明显升高,20周组显著升高,3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注入SPIO1h后增强扫描,肝脏组织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最大为正常肝组织,单纯性肝硬化、远癌肝硬化组织次之,肝癌组织最小,4者间P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20周肝硬化肝癌组,SPIO增强后各序列上肝癌检出率明显提高,肝脏与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较增强前明显提高,增强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鲁士蓝染色显示不同肝脏组织中的蓝染颗粒数与SPIO增强后MR各序列信号变化呈线性相关趋势,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NA诱发sD大鼠肝硬化肝癌的模型与人类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较为类似,通过SPIO增强MR扫描不但能间接反映不同病变组织中Kupffer细胞数量及功能状态变化,而且有利于肝硬化背景下早期肝癌结节的检出,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MR系统主磁体、射频、线圈、梯度等硬件导致的常见图像伪影,探讨其产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消除或抑制伪影.方法 收集近年来我院MR设备遇到的伪影11例,其中主磁体导致伪影1例,射频导致伪影3例,线圈导致伪影4例,梯度导致伪影2例,其他1例.具体分析干扰伪影、梯度线性变差伪影,归纳几种MR硬件相关伪影的特征,分析其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检查中自由呼吸法所测肺腺癌渗透性参数与屏气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中,26例(A组)在术前行自由呼吸法DCE-MRI检查,15例(B组)行屏气DCE-MRI检查 。两位观察者独立测量DCE-MRI渗透性参数各两次(时间间隔为1个月),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液回流速率常数(Kep)、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容积分数(Ve)和血浆内对比剂容积分数(Vp)。比较不同成像方法之间渗透性参数测量值的差异,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观察者间及观察者两次Ktrans测量值的一致性。结果:A组中肺癌病灶的Ktrans、Kep、Ve及Vp测量值分别为(0.600±0.232)min-1、(1.318±0.316)min-1、0.517±0.120和0.060±0.019;B组中相应测量值分别为(0.497±0.190)min-1、(1.258±0.260)min-1、0.521±0.114和0.058±0.024;各项参数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5、0.528、0.914及0.791),两种成像方法中观察者间隔一个月两次测量的肺癌Ktrans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为0.908~0.972,95%置信区间为0.792~0.990),两种成像方法中观察者间Ktrans测量值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为0.820~0.925,95%置信区间为0.639~0.987)。结论: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中采用自由呼吸法测量的肺腺癌渗透性参数值与屏气法的测量结果相近,此方法可推广运用于临床检查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表现,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处理。结果 14例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增粗,10例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呈"脂肪浑浊征",7例管腔内高密度影,13例肠壁增厚水肿,5例肠管扩张、积液积气,10例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14例增强扫描中12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及门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呈"靶征",9例肠管管壁强化呈"双环征",3例肠管未强化,2例发生于末梢血管的病变CT未能直接显示血栓,扫描显示了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壁强化程度减低或肠间小气泡影及门静脉积气等反映继发肠缺血表现的CT征象。结论 128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是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血栓的部位及范围,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