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为了有助子阐明脾胃虚寒证的实质,我们就慢性胃病中的脾胃虚寒证与血清锌、铜、硅、钼含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脾胃虚寒证病人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为18~66岁。其中包括慢性胃炎病人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33例,胃溃疡病人8例,均经胃镜和钡餐透视检查证  相似文献   
2.
胃及十二指汤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人群中发病率为8%-10%,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基于此,我们自1995年2月-1996年2月1年间,运用溃疡调汤治疗患者58例,取得满意疗效,复发率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1986年以来,笔者应用赵清理教授经验方“益气祛寒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76例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7~66岁,平均34.5岁;病程20天~25年,平均4.6年;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1例,复合性溃疡2例;伴胃粘膜慢性炎症者72例。全部患者均经纤维内窥镜证实为活动性溃疡,并在确诊后5天开始服药治疗。治疗方法 1、益气祛寒养胃汤组成: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脾胃虚寒证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测试了41例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血清锌,铜,硅和钼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脾胃虚寒证患者血清锌,铜和硅含量均见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提示脾胃虚寒证的发生与微量元素含量异常有关。应用具有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作用的益气祛寒养胃汤,对上述41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总有效率达97.56%,痊愈率达78.05%;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属中痢疾、久泻等病证范畴,其发病多认为是脾虚湿热所致,一般以传统的治泻治痢为主,疗效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该病是一个特殊的难症痼疾,必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以常规治疗难以解决其复杂的病理变化,按传统的脾虚湿热的病机观尚不能全面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中医学多归于肠、泄泻或痢疾范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认识到血瘀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慢性泄泻多由脾虚所致,但临床多侧重于调治脾气、脾阳,而对脾阴虚则每多忽略。笔者观察,泄泻因脾阳气虚者固多,然脾阴虚泄泻亦不少见。现就脾阴虚泄泻的病因病机、证治要点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亦是一种癌前期状态。笔者自1994年5月~1998年3月应用溃结康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8例,并设阳性对照组10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均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1987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肠镜病理检查、粪便常规、粪便细菌培养等进行诊断。按就诊次序随机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8例,男72例,女56例;年龄7~73岁,平均36.7岁;病程2个…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1〕。近年来我们应用具有解毒化瘀、扶正固本作用的溃结康胶囊治疗此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并观察了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状态的调节作用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依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 1 987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标准〔2〕,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肠镜、病理检查 ,血、便常规及粪便细菌培养等进行诊断。按就诊次序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 2 8例中 ,男 72例 ,女 56例 ;年龄 7…  相似文献   
10.
<正> 为探讨微量元素与胃阴虚证的关系,笔者观察了46例慢性胃病胃阴虚证患者血清中锌铜两元素的含量变化,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胃阴虚46例中,男29例,女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