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最有效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死亡率的治疗方法,但其获益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取决于治疗的时间窗。尽可能缩短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是关键[1]。2009年12月8日,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方案》[2]。我院2010年10月起遵照卫生部相关文件正式开展了STEMI患者临床路径的使用,临床路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结合其他影响D-to-B时间的因素,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蛭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水蛭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均服用抗心肌缺血的基础药物,治疗组加服脉血康500mg,每天3次,连用4周。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水蛭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低,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失常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期间于本院心内科住院就诊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21例、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0例、无心律失常组29例。选择8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QTd及QTcd均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无心律失常组〉健康对照组;(2)当QTd截断值取60ms时,对心律失常发生预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约登指数最高。结论叽离散度是预测AMI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祛痰剂沐舒坦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吸氧、吸痰、体位引流等),观察组50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针剂,比较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和止咳、祛痰功能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所有接受沐舒坦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结论:两组比较结果表明沐舒坦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咳痰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是祛痰疗效,即排痰难易程度、痰性状、痰粘度的改善方面,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后心房收缩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 5 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药物复律后第1、1 4、2 8天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期跨二尖瓣血流。结果 复律后A峰、A波积分逐步升高(0 . 3 5±0 . 1 0cm/s至0 . 62±0 . 1 1cm/s、4 .43±1 . 3 6cm/s2至6. 0 2±1. 5 0cm/s2 ) ,A波积分占总积分比例由2 6±7%上升至3 4±8%。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经药物复律后心房收缩功能逐步缓慢恢复。  相似文献   
6.
心脏肌钙蛋白T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估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证实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心肌微小损伤的发生及其近期预后价值。方法:对37例UA患者进行单次采血测定血清心脏肌钙蛋白T(cTnT)并常规治疗和严密观察2周。结果:17例血清cTnT阳性UA患者中6例在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而20例血清cTnT阴性UA患者中仅1例在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结论:血清cTnT检测对识别高危UA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血清cTnT阳性提示存在心肌微小损伤的UA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心力衰竭中的意义已有许多报道。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药物和/或直流电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其重要的治疗目标,但在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中血浆BNP水平的变化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心功能正常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在药物复律前后的血浆BNP浓度变化,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关系密切,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所致栓塞也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贝那普利分别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或硝苯地平缓释片合用,治疗单用贝那普利不能控制其血压降至目标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112例单用贝那普利治疗不能控制其理想血压的患者分成2组,在贝那普利原有剂量不变下,分别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或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用药4~6 wk后判断降压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有效率为85.71%,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后为78.57%,2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的显效率(73.21%)高于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54.38%,P<0.05),降SBP的幅度显著大于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P<0.01),且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加用硝苯地平组(8.93% vs 28.5%,P<0.01).结论对单用贝那普利治疗不能控制至理想血压的患者,贝那普利合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或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都是有效的.从对血压的降低水平、对SBP的显效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综合评价,贝那普利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更适合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作为评估抗炎效果的指标。方法:根据危险度将UA患者分为II、II、II级,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UA患者(n=125)入院及出院时血清hsCRP水平,以正常健康者(n=50)血清标本为对照组。结果:UA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hsCRP水平分别为7.75±2.26mg/L及6.32±2.71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6±0.69mg/L)(P<0.01);随危险度分级的提高,患者的hsCRP水平相应增高,分别为3.45±1.79mg/L、7.47±2.66mg/L和12.32±2.34mg/L;经治疗出院时,除I级差异不明显外,III、II级患者hsCRP水平降低显著(5.93±2.81mg/L,P<0.05、9.33±3.02mg/L,P<0.01)。结论:UA患者hsCRP平均水平明显比正常人高,并随危险度分级提高而增加,治疗后除I级外水平下降明显,显示抗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