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1.
简要介绍涉水人体疫病及水环境有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生实验动物在人类疾病研究及环境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以水生生物为材料进行涉水人体公共卫生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喂养剑尾鱼,以生长率作为评定指标,研究了剑尾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实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剑尾鱼的增重率与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饵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范围为35.5%~41.3%;饵料中蛋白质含量与鱼体的组成成份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的杂交,观察黑色素瘤在其杂交后代的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色素瘤形成的情况;对黑色素瘤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剑尾鱼杂交种的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F3中有较高的黑色素瘤发生率,为20.5%。HE染色和Lillie黑色素染色证实增生组织为黑色素瘤。结论通过不同剑尾鱼的杂交和自交,后代有黑色素瘤形成,可望进行黑色素瘤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水质理化指标和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生物指标检测水质,探讨嗜热四膜虫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于2016年4月至8月,在东江东莞段依上游到下游选取4处采样点(A~D)采集水面下约0.5 m处表层水体。用化学检测法测定各采样点水体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六价铬、铅(Pb)、锰(Mn)和铁(Fe)含量。采用细胞计数仪测定各采样点水体培养下嗜热四膜虫种群数量和世代时间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嗜热四膜虫生物指标与水质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各采样点中五日生化需氧量仅上游1处采样点未超标;高锰酸盐指数均超标;氨氮在中下游两处采样点最高,约为标准值的6倍;铁在下游采样点超过标准限值的1.3倍;其余指标未超标。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下游受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严重,水质较差。与对照比较,各采样点培养下嗜热四膜虫种群生长数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群生长数量自上游到下游呈降低的趋势。自上游到下游各采样点培养的嗜热四膜虫世代时间呈增加的趋势(P0.05)。生化需氧量、氨氮是影响嗜热四膜虫种群数量和世代时间的关键环境因子(P0.01)。结论东莞段水体对嗜热四膜虫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游水质相对较好,下游水质较差,与非生物环境因子综合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BY-F近交剑尾鱼白内障的发展及其对剑尾鱼生存的影响。方法观察眼球出现混浊的剑尾鱼,定期观察眼球病变的发展情况以及眼病引起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病鱼一般体色晦暗,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圆环状浑浊,后期发展有角膜表面出现红色增生物等现象;组织病理观察发现,其主要病变在晶状体。结论所发现的剑尾鱼眼睛疾患为白内障;剑尾鱼的白内障后期发展可导致其他眼睛疾病并发症;BY-F剑尾鱼是白内障的易发群体。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施行全生活周期饲喂缺少某类维生素(Vit)的人工配合饲料,结果表明:(1)VE、VA添加量不足对对生长不利;(2)各种Vit缺乏对卵巢、胚胎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VE不足的影响较为显著;(3)畸形在本试验条件下发生率较低,≤5%,但尚可看出多种Vit与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缺乏VK、VD、VC的关系较为密切;(4)眼白内障发生率以未添加VB,VK的两组最高,分别为12.5%和11.3%;(5)VC摄取量不足的剑尾鱼,抗感染力犬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东江东莞段水体生物膜的形成、发育及活性特征。方法采用一种简便的生物膜采样装置,分别于2012年4-9月在富营养化浅水江域—30和100 cm水深处自然培养和收集生物膜。结果生物膜的生长共经历了停滞期、增长期、脱落期和恢复生长期四个阶段。生物膜胞外聚糖、化学需氧量和脱氢酶含量均稳定增加,三种指标在变化趋势上存在明显一致性,且与生物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层生物膜生长速度快,并且生物量和有机质含量也较高。结论生物膜的培养时间、水体的营养状态影响生物膜的生长速度,不同发育程度下生物膜表现出的活性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日本鳗鲡混合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病原进行了分类鉴定。方法对两株病原菌进行了形态、API-ID32E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测定了菌株AnGH080301和An-GH080302的16SrRNA和HSP60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按形态特征和API-ID32E鉴定系统分别初步鉴定菌株AnGH080301和AnGH080302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创伤弧菌。菌株AnGH080301的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登录号FJ646618)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16S rRNA基因(登录号AB050832)同源性最高,达99.7%;菌株AnGH080302的HSP60基因部分序列(登录号FJ646619)与创伤弧菌HSP60基因(登录号BA000037)的同源性最高,达99.8%。结论综合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可将菌株AnGH080301和AnGH080302分别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创伤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与创伤弧菌均为人兽共患病病原,其混合感染日本鳗鲡致病的报道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RR-B系剑尾鱼LDH和GDH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RR B系剑尾鱼第 2 0代个体的LDH和GDH两种同工酶 ,检验其遗传均一性。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 ,分析剑尾鱼眼球、脑、肝脏、肌肉、心脏等部位的乳酸脱氢酶 (LDH)和葡萄糖脱氢酶(GDH) ,并以同工酶谱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对不同个体的RR B系和非选育剑尾鱼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RR B系剑尾鱼不同个体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和葡萄糖脱氢酶酶谱是一致的 ,非选育剑尾鱼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和葡萄糖脱氢酶酶谱存在多态性。结论 RR B系剑尾鱼有较好的遗传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草鱼肠道中分离的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计算细菌数量,研究香港海鸥型菌GRAI株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在<15℃和>42℃的条件下不能生长,28℃是该菌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在pH5.0~9.5范围内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值范围为5.5~6.0;加热灭活试验表明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在营养肉汤中65℃15min、90℃5min、100℃1min被灭活,而在用营养肉汤倍比稀释的草鱼糜中65℃20min、90℃8min、100℃6min被灭活。结论试验表明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为一种嗜温菌,对热和酸的抵抗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