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SAH患者症状、病因、预后及DSA检查。结果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经DSA发现,23种中20例有脑动脉瘤,2例为多发;共计22个动脉瘤,21个位于Willis环,14个位于前交通动脉。9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介入治疗,7例内科保守治疗,除2例死亡外,21例均痊愈。接受CS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能量氮-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是否有助于脑梗塞患肢体功能的恢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设计。30例低能量氮-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的脑梗塞患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未经照射的26例脑梗塞患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在治疗后15、30、45d评定患的肢体运动功能。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肢体运动功能在30d恢复显,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低能量氮-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意义。方法比较8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浆Fib含量及降纤酶治疗的疗效。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Fi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降纤酶治疗后Fib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Fib含量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降纤酶能降低Fib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清脂蛋白(a)、过氧化脂质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与左房血栓(摘要)陈灿夏宗彦祝其锋潘剑罡刘慧明我们对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伴房颤(AF)患者左房腔内血栓与血清脂蛋白(a)[Lp(a)]、过氧化脂质(Lpo)及红细胞变形能...  相似文献   
5.
24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男13例,女11例;年龄23~73岁,平均(3±14)岁,以中青年为多。慢性起病11例,亚急性起病9例,急性起病4例。产后感染3例,术后发病2例。病前有明显精神创伤2例,有慢性肝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5例。多数患者体质较差,有一定易患因素。1.2临床表现24例中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3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1例。患者头痛多位于领部及头顶部,多为胀痛或搏动性头痛。来诊时已伴有喷射性呕吐17例,伴发热18例,多为低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脑力隆在偏头痛治疗中对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与治疗效果关系。方法 将83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脑力隆治疗组42 例,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41 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对头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MCA、PCA、ICA血流速度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 <0.01),治疗组的MCA、PCA、IC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1或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4%,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脑力隆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治疗偏头痛中疗效更显著,这可能与其对血液粘度的明显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ACI患者为ACI组;ACI组根据ACA阳性与否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ACI组再根据脑梗死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测定各组血清中ACA、D-二聚体含量.结果:ACI组ACA阳性率为46.7%,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D-二聚体水平(0.92±0.38) mg/L,高于对照组(0.38±0.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中ACA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1.35±0.31) mg/L,高于ACA阴性组(0.56±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复发组ACA阳性率为45.7%,高于初发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CA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潘剑罡  吴昊  廖峰 《当代医学》2014,(19):102-104
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的关系。方法抽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2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血清Lp-PLA2、LDL-C水平等进行测定,同时选择40例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按照两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状况,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4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0例,颈动脉斑块组78例,其中稳定斑块42例,易损斑块36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Lp-PLA 2、LDL-C水平。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Lp-PLA2为(328.72±76.62)μg/L、LDL-C为(3.58±0.85)mmol/L;正常对照组Lp-PLA2为(61.31±14.81)μg/L、LDL-C为(2.21±0.72)mmol/L(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PLA 2、LDL-C水平比较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Lp-PLA2为(289.08±69.16)μg/L、LDL-C为(3.42±1.06)mmol/L明显要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Lp-PLA 2:(218.16±48.62)μg/L、LDL-C:(2.63±0.86)mmol/L(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Lp-PLA 2:(386.72±84.25)μg/L、LDL-C:(3.86±1.14)mmol/L则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 2、LDL-C水平Lp-PLA 2(406.38±96.11)μg/L、LDL-C:(4.12±1.24)mmol/L较稳定斑块组Lp-PLA 2(317.06±80.23)μg/L、LDL-C:(3.51±1.08)mmol/L明显升高(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Lp-PLA2水平和LDL-C水平无明显相关(r=0.238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 2、LDL-C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017,95%CI:1.018~1.025;OR=1.039,95%CI:1.013~1.068)。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与Lp-PLA2、LDL-C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两者的含量来对其炎症程度和斑块易损度进行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9.
田亚莉  潘剑罡 《贵州医药》2005,29(8):681-68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IgM)及其它伴随因素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取21例癫痫持续状态与32例非持续状态癫痫病人的血液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及电解质检测,同时头颅CT、脑电图辅助定位、定性检查,并行病史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癫痫持续状态组病人乙肝两对半检测HBcIgM大于5U者较癫痫非持续状态组显著增高(P〈0.05),血清钾增高,年龄偏小也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BclgM的大量复制及高血钾与低龄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危象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8例(23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a gravis crisis)(MG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讨论了使MGC死亡率降低的治疗措施。我们认为,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MGC的关键,同时根据MGC的类型,严重程度,适当调整抗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用量,联合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注意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MGC,可使MGC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