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满平仪 《微创医学》2012,7(6):678-679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危害大,致盲率极高,青光眼盲人占盲人总数的8.8%,为第4位致盲眼病[1]。青光眼一旦确认,就需要终身随访、复查。健康教育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策略[2]。我们通过护理干预手段强化健康教育,最终让患者主动复诊以提高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半年后的复诊率也得到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评估两种不同术式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泪膜稳定性和干眼情况。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7例88眼,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35例46眼纳入Phaco组,接受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32例42眼纳入ECCE组,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定量分别测量各组术前和术后1d,1、3mo的首次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 the first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fNIBUT)、平均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 the 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 aNIBUT)、泪河高度( tear meniscus height, TMH ),统计TMH异常的比例、泪膜稳定性分级中诊为“干眼”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d,Phaco组的fNIBUT、aNIBUT、TMH均高于ECCE组,Phaco组干眼比例低于ECCE组;术后1mo Phaco组的aNIBUT仍高于ECCE组,术后3mo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haco 组,与术前比较, aNIBUT术后1d下降,TMH术后1d和1mo下降,TMH异常比例术后1 mo升高;ECCE组,与术前比较, aNIBUT和TMH在术后1 d和1 mo均下降, TMH异常比例在术后1 d和3 mo升高,干眼比例在术后1 d和1 mo升高。结论: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评估发现, ECCE对泪膜的影响时间较Phaco长,术后的干眼状态持续更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方法 对37例(42眼)行玻璃体手术的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心理护理、饮食和药物的护理,以及术后体位、饮食、病情和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结果 42眼中34眼一次手术成功,6眼经再注气后视网膜复位,2眼再注气后未复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晚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而术前心理、术后体位的护理以及病情的严密观察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的随访依从性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03~2011-11在该科住院的106例青光眼手术患者(实验组)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护理干预。以2008-03~2008-11该科收治入院的青光眼手术患者109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只进行用药指导和常规健康教育,未施加其它影响。两组均提供出院指导及服务联系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周、1个月、半年后随访依从性。结果在出院1周、1个月、半年后对照组的复诊患者分别为77例、58例和31例,复诊率分别为70.6%、53.2%和28.4%;实验组复诊患者分别为100例、83例和48例,复诊率分别为94.3%、78.3%和45.3%。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改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延缓病程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符合干眼症诊断的62例118眼为干眼组,符合正常眼标准的59例114眼为对照组,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定量测量首次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non-invasivetearbreak-uptime,fNIBUT)、平均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non-invasivetearbreak-uptime,aNIBUT)、泪河高度、泪膜稳定性分级及泪膜破裂的位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39岁年龄段:干眼组、对照组fNIBUT分别为(5.513±2.516)s、(10.349±6.164)s;两组aNIBUT分别为(7.927±4.374)s、(16.058±5.240)s。>39~60岁年龄段:干眼组、对照组fNIBUT分别为(5.685±4.187)s、(11.487±7.171)s,aNIBUT分别为(7.458±4.671)s、(16.289±5.092)s;同一年龄段两组间fNIBUT和aNIB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泪膜稳定性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31,P=0.000)。两组间泪河高度正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7,P=0.119)。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最大的象限与泪膜首次破裂点所在象限吻合者41眼(65.1%)。结论 利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可以定量测量NIBUT,并能对泪膜稳定性进行客观分级,与传统诊断干眼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缩唇呼吸训练提高玻璃体切除手术(PPV)患者手术适应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行局麻下PPV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开展模拟手术情景下的缩唇呼吸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入室时(T1)、消毒铺巾后(T2)、球后麻醉时(T2)、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和手术进行中1 h(T6)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中配合度等。结果 在T1~T6时间点,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调整眼位、显微镜次数少于对照组,眼位配合错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适应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缩唇呼吸训练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术中应激反应,有利于PPV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的随访依从性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03~2011-11在该科住院的106例青光眼手术患者(实验组)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护理干预。以2008—03—2008—11该科收治人院的青光眼手术患者109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只进行用药指导和常规健康教育,未施加其它影响。两组均提供出院指导及服务联系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周、1个月、半年后随访依从性。结果在出院1周、1个月、半年后对照组的复诊患者分别为77例、58例和31例,复诊率分别为70.6%、53.2%和28.4%;实验组复诊患者分别为100例、83例和48例,复诊率分别为94.3%、78.3%和45.3%。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改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延缓病程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干眼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而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泪膜不稳定是引起干眼的一个重要原因。检测泪膜稳定性的传统方法是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泪膜检测的新技术如泪膜镜、泪膜干涉成像仪、角膜活体共焦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摄像系统具有较小的侵犯性及较好的稳定性、重复性。该文对泪膜稳定性的几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便更好地为干眼症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羊膜移植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羊膜移植治疗32例(34眼)眼表疾病,其中角膜溃疡9例(9眼),急性碱烧伤6例(8眼),睑球粘连7例(7眼),复杂性翼状胬肉10例(10眼)。结果除1例(1眼)角膜溃疡患者术后角膜穿孔,其余病例成功重建眼表,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眼表疾病的有效方法,科学、合理、到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植片如期愈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