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比较头孢他啶+丁胺卡那与头孢吡肟+丁胺卡那作为经验性方案治疗血液肿瘤合并感染的疗效,并初步对预后因素进行评价。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接受头孢他啶+丁胺卡那及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的患者各80例入选研究,治疗方法为头孢他啶4g/d或头孢吡肟4g/d,丁胺卡那0.6g/d,静脉点滴。结果在入选的160例感染事件中,98例(61.3%)临床改善,62例(38.8%)临床无改善,其中15例死亡(9.4%)。头孢吡肟组53例(66.3%)获得临床改善。27例(33.8%)未获临床改善,其中8例(10.0%)死亡;头孢他啶组45例(56.3%)获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年龄、肿瘤状态及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发生明显与感染的预后有关,在粒缺患者中,粒缺持续天数(是否长于10天)也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肾脏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活检17例。结果: 光镜下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13例,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11例,管型肾病9例,肾淀粉样变性5例,肾小球硬化4例,间质动脉血管透明变性4例。管型肾病较非管型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更为常见(P=0.0023)。血清轻链蛋白阳性率为88.2%,尿中轻链蛋白阳性率为58.8%,以λ链蛋白为主。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多见,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管型肾病。血清与尿液中轻链以λ链蛋白为主。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管型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从2003年12月起对151例CML患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评估其疗效、不良反应、总生存(OS)和疾病进展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可评估的患者142例,中位伊马替尼治疗时间21.5(6~78)个月.①慢性期患者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和完全分子学缓解(CMoR)率分别为98.9%、82.6%、76.1%和29.3%,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②慢性期患者1年、2年和3年OS率分别为100%、(97.3±1.9)%和(95.8±2.4)%;加速期患者分别为(84.7±8.2)%、(77.0±10.4)%和(69.3±11.9)%;急变期患者分别为(62.9±8.9)%、(41.9±9.2)%和(28.5±9.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慢性期患者1年、2年和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8.9±1.1)%、(93.9±2.7)%和(93.9±2.7)%;加速期患者分别为(68.9±10.6)%、(61.3±11.9)%和(61.3±11.9)%;急变期患者分别为(36.4±8.8)%、(25.4±8.1)%和(10.1±8.2)%,三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1).③对92例慢性期患者进行分析,初发组获得MCyR和CCyR的比例显著高于干扰素治疗失败组(P值分别为0.015和0.010);伊马替尼治疗12个月获得的疗效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获得CCyR患者疾病进展比例低于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和未获得MCyR患者(P=0.0099);根据Sokal评分,低危组患者获得MCyR和CCyR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危和高危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3和0.0024),且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P=0.0467).④伊马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患者多可耐受.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CML慢性期患者获得较高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对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10例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例初治MM患者在每一疗程的第1、4、8、11天静脉注射硼替佐米0.7~1.3mg/m2,每3周为一疗程;每2个疗程(6周)的第1~4天,口服美法仑9mg/(m2·d)和泼尼松60mg/(m2·d);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10个疗程。5例复发难治患者,在每3周1个疗程,第1、8天分别静脉注射硼替佐米3.5mg,或第1、4、8、11天1.0~1.3mg/m2。每次用硼替佐米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每例患者至少接受1~6个疗程。采用Blade标准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8个月,5例初治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1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反应(MR)。5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nCR,2例MR,1例无改变(NC)。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和乏力等。经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对于初治或复发难治的MM患者,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trough level of generic imatinib and its metabolism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CML-CP).Methods The 21patients with CML-CP who enrolled in a clinical trial YMTN 1.0 from Oct 11th,2012 to May 8th,2013 and re-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反应和停药后疗效维持情况并探寻其预测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6月14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接受艾曲泊帕治疗的成人IT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艾曲泊帕起始剂量为25 mg/d口服,最大剂量75 mg/d。按照血小板计数调整艾曲泊帕剂量,维持血小板计数(50~150)×10^(9)/L。基于患者意愿和医生判断(处方用药)或者临床试验按照方案终止用药。对所有接受艾曲泊帕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有效(疗效评估为完全反应或有效)并且减停艾曲泊帕的患者中进行无治疗有效(TFR)评估,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6例ITP患者纳入研究,男33例,女73例,中位年龄50(18~89)岁;新诊断ITP 2例,持续性ITP 10例,慢性ITP 94例。艾曲泊帕治疗后完全反应率为44.3%(47/106),有效率为34.0%(36/106),总反应率(ORR)为78.3%(83/106)。83例治疗有效患者经过艾曲泊帕停药,81例可评估停药后疗效,17例(21.0%)获得TFR。获得TFR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6(30~170)周,复发率为17.6%(3/17),无复发生存率(RFS)为7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停止其他ITP合并治疗后无复发(P=0.001)、艾曲泊帕开始减停时血小板计数≥100×10^(9)/L(P=0.007)、艾曲波帕开始减停时剂量≤25 mg/d(P=0.031)与有效持续时间延长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停止其他ITP合并治疗后无复发与有效持续时间延长相关(P=0.002)。结论艾曲泊帕对成人ITP患者有效且部分患者可获得TFR。停止其他ITP合并治疗后无复发、艾曲泊帕开始减停时PLT≥100×10^(9)/L以及艾曲泊帕开始减停时剂量≤25 mg/d是获得TFR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反应和停药后疗效维持情况并探寻其预测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6月14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接受艾曲泊帕治疗的成人ITP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艾曲泊帕起始剂量为25 mg/d口服, 最大剂量75 mg/d。按照血小板计数调整艾曲泊帕剂量, 维持血小板计数(50~150)×109/L。基于患者意愿和医生判断(处方用药)或者临床试验按照方案终止用药。对所有接受艾曲泊帕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在治疗有效(疗效评估为完全反应或有效)并且减停艾曲泊帕的患者中进行无治疗有效(TFR)评估, 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6例ITP患者纳入研究, 男33例, 女73例, 中位年龄50(18~89)岁;新诊断ITP 2例, 持续性ITP 10例, 慢性ITP 94例。艾曲泊帕治疗后完全反应率为44.3%(47/106), 有效率为34.0%(36/106), 总反应率(ORR)为78.3%(83/106)。83例治疗有效患者经过艾曲泊帕停药, 8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人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0.8×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性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标准诱导化疗方案进行比较。方法将接受标准诱导化疗1个疗程的AML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对照组再接受第2个疗程标准诱导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8例,年龄分别为(38.3±13.8)和(40.7±13.1)岁。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总反应(CR 部分缓解)率分别为72%和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和50%(P=0.019和0.034)。治疗组达到CR的时间为(17.3±4.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9±3.7)d(P=0.04)。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感染,治疗组的肺部感染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P=0.044)。对照组发生严重感染和出血并发症各1例。结论标准诱导化疗与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性初治AML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