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1/Th2免疫与结核性胸膜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尽管抗结核化学药物已面世多年,结核病仍然是世界上感染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1]。结核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被机体的免疫功能所控制,全球约1/3人口感染结核杆菌,其中90%~95%为潜伏感染而不发病[1],结核性胸膜炎更是有自愈倾向[2]。机体感染结核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诱导痰黏蛋白水平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的差异,分析其与炎症介质和痰细胞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4月门诊诊治的20例EB和20例CVA患者,设为EB组和CV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对象痰上清黏蛋白MUC5AC、MUC5B、LTC4、PGE2及诱导痰细胞学分类,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CVA组MUC5AC水平明显高于EB组和对照组[(25.7±8.6)μg/m L vs(16.4±6.9)μg/m L vs(13.7±5.2)μg/m L],MUC5B水平明显低于EB组和对照组[(1.3±0.7)μg/m L vs(2.7±0.4)μg/m L vs(2.4±0.5)μ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B组PGE2水平及CVA组LTC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MUC5AC水平与Eos、LTC4呈正相关(r=0.771,0.864,P0.01);MUC5B水平与PGE2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 EB和CVA患者诱导痰黏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炎症因子比例失衡与嗜酸粒细胞比例不同可能是引起EB缺乏黏液高分泌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动脉血红细胞内外pH值的变化.方法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8例,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并行面罩吸氧,呼吸机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如低氧血症未获得明显改善,则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pH值、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平均动脉压(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7.4±0.3、7.1±0.1,(86.3±6.2)、(118.3±8.2)次/min,(22.5±4.8)、(36.2±7.1)次/min,(84.8±7.3)、(47.2±6.6) mmHg,(43.3 ±5.5)、(48.3±5.2) mmHg,(81.1±3.2)、(96.2±4.5)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8、19.188、9.854、23.552、4.072、16.857,P均<0.01).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红细胞外pH值和细胞内pH值(pHi值)均上升趋势,经回归分析pHi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两者间存在正相关性,回归方程:Y=-0.5594+1.1037X.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病时血液内酸碱水平异常,致血红细胞内的pH值相应变化,进而造成动脉血红细胞载氧能力改变,降低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患者体内气体交换水平下降,引发乏氧,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进行机体内酸碱失衡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动脉血红细胞内外血气变化特点。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月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从体检者中抽取57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血气分析测定健康者及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动脉血酸碱指标pH(PeH)、PC02(PeCO2)、P02(PeO2)、HCO3(HcCO3-),采用冰融法测定红细胞内酸碱指标pH(ViH)、PCO2(PiCO2)、PO2(PiO2)、HC03-(HiCO3-)。比较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与健康者的动脉血红细胞内外酸碱指标差异以及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红细胞内外酸碱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①左心衰竭患者治疗前Pert低于健康组(P〈0.05),PiH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PeH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PiH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eH、PiH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衰竭组治疗后PeO2、PiO2仍低于健康组(P〈0.05),PeCO2、HeCO3-、PiCO2、HiCO3-仍高于健康组(P〈0.05),但治疗后血红细胞内外酸碱指标差值apH、△PCO2、APO2、△HCO3-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H、APCO2、△HCO3-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在病理情况下细胞内外酸碱出现逆向改变,血红细胞内相对偏碱程度加大,治疗缓解后血红细胞内外酸碱度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594例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是人类进行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的重要器官,而且在生活、劳动中较其他部位暴露机会多,因此损伤的发生率也高。国外文献报道,在急诊创伤病例中,手外伤所占比例为15%~28.6%:国内手外伤发生率更高,东莞报道高达53.7%。与全身创伤相比,手外伤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性较少,但是对患者的劳动能力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家庭、社会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国外文献报道,手外伤引起的赔款要求占保险业务量的20%~50%。为了探索其流行病学规律,为手外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因手外伤而住院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0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时立即为其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分析其动脉血PaO2、PaCO2及发生酸碱失衡的情况,并比较这些患者中死亡病例与非死亡病例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中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其中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患者所占的比例为77.1%,发生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患者所占的比例为10.0%。本研究中的70例患者均存在以轻、中度缺氧为主的低氧血症,其发生高碳酸血症后的PaCO2在46-70 mmHg之间所占的比例最高。在这7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5.7%。与非死亡病例组患者相比,死亡病例组患者的PaO2和pH值更低且PaCO2更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肺心病呼衰患者常可出现低PaO2和高PaCO2的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变化,常可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其发生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的变化的情况与其病死率呈正相关。进行血气分析在评估慢性肺心病呼衰患者的病情、判断其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此病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可及时了解其病情的进展及变化,及早对其进行机械通气等干预,有效纠正其缺氧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降低其病死率。因此,临床医生应及时为慢性肺心病呼衰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检查,进而确立其临床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细胞内酸碱度改变与COPD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同步测定COPD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治疗前32例(A1组)、治疗后25例(A2组),COPDⅡ型呼吸衰竭非肺性脑病42例(B组),健康志愿者28例(C组)红细胞内血气指标,并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A1组、A2组及B组红细胞内PH、[HCO-3]、PCO2显著高于C组,PO2则相反(P〈0.001)。A1组的红细胞内PH、[HCO-3]、PCO2显著高于A2组及B组,PO2则显著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A2组相关指标与B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COPD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红细胞内相对偏碱状态,可能与肺性脑病有关,治疗缓解后,红细胞内相对偏碱状态可被纠正。  相似文献   
8.
Th细胞免疫与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免疫与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潮南民生医院2005年9月至2006年11月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4例(结核组)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2例(恶性组)胸腔积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质量浓度.依据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包裹性胸腔积液,将结核组进一步分为包裹组(23例)和游离组(21例).结果 结核组IFN-γ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恶性组[(1238.7±807.2)ng/L对(87.8±64.8)ng/L,P<0.01],而IL-4质量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核性胸膜炎病程<1个月的包裹组胸腔积液IFN-γ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应游离组[(1961.9±1008.1)ng/L对(1140.8±327.4)ng/L,P<0.01],病程1个月后这种差异不明显,而IL-4质量浓度在结核性胸膜炎各亚组间均未发现显著差异.病程≥1个月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高于病程<1个月者(58.82%对48.15%),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局部Th1免疫增强,在病程早期尤其明显,但过强的Th1免疫易导致胸膜粘连;Th2免疫在结核性胸膜炎局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诱导痰、一氧化氮呼吸试验、肺功能等特征的连续性状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诱导痰、一氧化氮呼气试验、肺功能等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Fe NO、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诱导痰EOS百分比、Fe NO低于对照组,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诱导痰、一氧化氮呼吸试验、肺功能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研究发现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和粥样斑块的破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的过程。热休克蛋白70-2(Hot Shock Protein,HSP)是HSP家族中重要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