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吡喹酮(75mg/kg×1d)反复治疗华枝睾吸虫重流行区人群的效果。方法 采用Kalo-Katz法对人群进行普查。结果 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73.1%,其中华枝睾吸虫感染率为37.3%。通过两年四查三治,56例被观察者的虫卵阴转率为76.8%,虫卵减少率达91.6%。结论 在华枝睾吸虫轻、中度流行区,采用该剂量组治疗人群,安全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血清和胆汁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初感染和再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血清和胆汁中抗体的动态变化,探讨抗体反应与抵抗再感染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经口感染100个囊蚴/只,4周后部分SD大鼠给予吡喹酮治疗,虫卵阴转后再感染100个囊蚴。于初感染和再感染前后不同时间收集SD大鼠血清和胆汁,剖检动物,收集并计数虫体,计算虫体回收率和抵抗率。用ELISA法检测胆汁和血清中抗体。结果再感染健康SD大鼠后12周虫体回收率<5%,抵抗率>90%,免疫抑制鼠对再感染无抵抗。血清特异IgG于初感染后第2周上升,抗虫治疗后4周与治前水平相当,再感染后无显著变化。血清总IgE于初感染第2周后缓慢上升.治疗后下降至正常,再感染后第1周现高峰,免疫抑制鼠IgE水平降低。血清总IgA于初感染后1周出现一高峰.再感染后无显著变化。血清特异性IgA于初感染第1周起上升,治疗后明显下降,再感染后无显著变化。初感染鼠胆汁IgA于第1周稍有上升后很快下降,治疗后大幅度上升,再感染后在高水平波动。免疫抑制鼠胆汁IgA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再感染早期血清IgE快速上升以及治疗后胆汁中高IgA水平可能与大鼠抵抗华支睾吸虫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组胺H2受体抑制剂西米替丁对大白鼠抵抗华支睾吸虫再感染的拮抗作用,探讨大白鼠抵抗华支睾吸虫再发生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Sprague—Dawley)系雄性大白鼠分成5个实验组,A、B组分别为初感染和再感染对照组;C组为再感染组,不给任何药物;D组为强的松龙处理再感染组,从再感染前1周起每周肌注强的松龙10mg/kg,共5次;E组为西米替丁处理再感染组,从再感染前1天起用西米替丁100mg/kg/d灌胃,共4周。初感染时每鼠接种囊蚴100个,感染后4周用吡喹酮100mg/kg连续灌胃治疗3天。再感染时每鼠接种囊蚴100个,每周采外周血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周后回收虫体计算回收率和保护率,并观察比较各组虫体发育情况。结果对照A、B组虫体回收率分别为60.7%和58.3%,虫体发育良好;C、D组和E组虫体回收率分别为4.3%,62.2%和33.7%;保护率分别为92.5%,-13.3%和45.8%;C组虫体小,虫体及生殖系统发育明显受阻;D组虫体比对照组大,发育良好;E虫体发育界于C组与D组之间。结论大白鼠抵抗华支睾吸虫再感染表现为降低虫体回收率和抑制虫体发育,与强的松龙能完全消除这一保护作用不同,组胺H2受体抑制剂西米替丁只表现为部分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抵抗华支睾吸虫重复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支睾吸虫也称肝吸虫,成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引起人体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我国近年估计有1 000多万人感染肝吸虫[1],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一般认为人体感染后无保护性免疫,流行区人群常常发生再感染和重复感染[2].近来发现初次感染治愈的大鼠产生很强的抵抗再感染力 [3,4].但有文献报道初次感染后未治疗大鼠对重复感染无明显抵抗[4,5].为了弄清大鼠是否能抵抗华支睾吸虫重复感染,我们将10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分2~5次感染大鼠,结果发现大鼠能抵抗华支睾吸虫重复感染.此外,我们还观察了不同初感染时间对重复感染的影响,发现初感染后1周抵抗力开始出现,第4周时达到高峰,重复感染虫体发育比迟缓,现将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