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恶性肿瘤患者术中血浆过氧化脂质(P-LPO)、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LPO)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23例)。麻醉诱导时静脉予异丙酚1mg/kg,术中以3-5mg/(kg.h)静脉维持;对照组(20例),诱导及术中未予异丙酚,监测其手术麻醉过程中P-LPO、E-LPO和P-SOD、E-SOD的变化。结果:异丙酚组气管插管后1h、气管拔管后与麻醉诱导前比较,P-LPO、E-LPO均显著下降(均P<0.05),P-SOD`E-SOD则均显著上升(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LPO、E-LPO均显著下降(均P<0.01),P-SOD、E-SOD则均显著上升(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存在氧自由基代谢紊乱,临床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Holander极端反应检验由Holander在1963年提出,用来处理在两样本比较时,试验组出现极端反应的数据。研究人员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时发现,试验组在接受处理因素后出现的反应有时并不是倾向于一个方向的,而是倾向于出现向两个相反方向反应,...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9岁,马凡氏综合征,双眼高度近视,晶状体半脱位。1995年3月在他院行左眼后巩膜加固和晶状体摘出术。同年7月来本院要求行左眼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入院时查:视力,右眼:0.08.-12.00Ds=0.5,左眼:0.1.+5.00Ds=0.4.左眼结膜无充血,上方角膜绕原创口处有一葡萄膜嵌顿,上有结膜覆盖,角膜透明,瞳孔呈“V”形,前房清,但可见玻璃体牵引于上方角膜缘创口,无晶状体。右眼除透明球形晶状体下方半脱位外,余前段无殊。双高度近视眼底,右眼呈双重眼底。眼压右18.86mmHg,(1mmHg=0.133kPa)左12.23mmHg。7…  相似文献   
4.
病例简介。患者,男,68岁,存在以下基础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史17年,4年前再次发生急性心梗,予以保守治疗,未行介入或搭桥手术;2型糖尿病17年,血脂异常17年,前列腺增生17年,骨关节病7年,高血压病6年,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6年,青光眼、白内障5年。目前症状、体征:患者时有心悸伴饥饿感,进食可缓解,未及时测血糖。双下肢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逐渐加重,偶有活动后或情绪波动后心前区不适,伴胸闷、出汗,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可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中生校园欺凌、学校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特点以及三者关系。方法于2017年4—6月对广东省3地6所学校588名初中学生使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安全感量表、中文版学校归属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采集有效问卷588份。初中生欺负受害水平较低,为(1.65±0.54)分,安全感处于中等水平,为(3.45±0.78)分,而校园归属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为(4.16±0.86)分,不同群体学生差异较大。校园欺凌和安全感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地区差异,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地区差异,无年级差异。欺负受害与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r=–0.32,P <0.001);欺负受害与校园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r=–0.371,P <0.001);安全感与校园归属感呈显著正相关(r=0.467,P <0.001)。结论校园欺凌与学校归属感、安全感均存在相关。男生的言语攻击/身体攻击以及安全感显著高于女生,但女生归属感高于男生。欺负受害和言语攻击呈现出城市级别越低,欺凌现象越严重,但归属感和安全感存却基本呈现城市等级越高,安全感和归属感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胰腺脓肿及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诊治措施和转归,以期改善其预后.方法:对1991年1月~200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胰腺脓肿患者13例,胰腺坏死感染患者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1)腴腺脓肿和胰腺坏死感染的好发因素有重症胰腺炎、手术后胰腺炎、囊肿穿刺引流.(2)所有患者病程中均有持续发热或体温降而复升,可伴或不伴腹痛、血白细胞和淀粉酶升高.(3)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100%,由高到低依次为肠杆菌、绿脓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类酵母菌等,73.3%(11/15)为混合感染.(4)在内科支持治疗基础上全部患者行局部穿刺置管或手术清创引流,80%(12/15)好转出院,20%(3/15)死亡或放弃治疗.结论:(1)对持续中等度以上发热大于3周或体温下降后再次上升者,适时进行胰腺穿刺可以获得早期诊断.(2)积极的外科或介入治疗,同时密切监护、加强抗感染和全身支持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3)与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在胰腺脓肿中的应用前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醋酸棉酚诱导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联合地塞米松的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棉酚对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测定醋酸棉酚对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及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醋酸棉酚与地塞米松联合诱导Raji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表明,≥5μmol/L醋酸棉酚能诱导原代培养的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醋酸棉酚对原代培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浓度更高,50μmol/L醋酸棉酚作用48 h,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0.4±6.2)%和(51.7±10.3)%。≤10μmol/L醋酸棉酚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醋酸棉酚作用48和72 h,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Raji细胞的7.1和9.1倍。≥10μmol/L地塞米松能诱导Raji细胞凋亡,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与10μmol/L醋酸棉酚联用,Raji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醋酸棉酚能诱导原代培养的人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对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Raji细胞;与地塞米松联用可增强后者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纯钛耐腐蚀性的影响。方法:制作纯钛试件36件,分别进行机械抛光和电解抛光后,浸泡于不同氟浓度(0%、0.05%、0.2%)人工唾液中,(37.0±1.0)℃浸泡4周,测量浸泡前后表面粗糙度并观察表面形貌。结果:浸泡前后电解抛光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机械抛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泡后纯钛表面粗糙度随氟浓度升高而增加。无氟存在时浸泡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氟后均与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解抛光组与机械抛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形貌与粗糙度值结果一致。结论:电解抛光方式的耐腐蚀性优于机械抛光;氟离子对纯钛具有腐蚀性;高氟制品对纯钛的耐腐蚀性影响较大,选用纯钛修复体的患者,建议电解抛光后戴入口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的临床特点 ,以避免其因多系统损害而被误诊为结缔组织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误诊为结缔组织病的结节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有典型皮肤表现而被确诊为结节性硬化 4 a,但因有肾、肺、肝等多系统损害并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而以“结缔组织病待除外”收住风湿免疫科病房 ,检查结果未发现结缔组织病的证据 ,经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体温正常 ,考虑发热不除外组织坏死所致急性无菌性炎症。结论 :对于多系统损害的患者 ,如果难以用一般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肿瘤解释 ,应考虑到遗传病等其他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9岁,因"发热、皮疹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15日因于院外诊为"癫痫",服拉莫三嗪50 mg,2次/d.3月23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8℃,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地塞米松"3 d未缓解,颊部出现针尖样红色丘疹、伴瘙痒,数天内向下波及前胸、后背及四肢,达手掌及足底,当地医院曾考虑为"风疹、麻疹",相继予"扑尔敏及病毒唑、阿昔洛韦等治疗",并将拉莫i嗪剂量减半,7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略消退.4月6日患者自述服用原剂量拉莫三嗪后再次出现发热、皮疹,体温最高39℃.查血常规:白细胞14.7×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214,淋巴细胞0.67.肝功能:ALT 260 U/L,AST 138 U/L,乳酸脱氢酶(LDH)546 U/L.予病毒唑、头孢哌酮,停用拉莫三嗪,治疗无效.体温最高达40.3℃,皮疹加重,收入本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7℃,全身皮肤可见直径约1~2 mm红色斑丘疹,压之可褪色,密集分布,部分融合成片,可见脱屑.左侧颌下、左颈部、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枚淋巴结,直径0.5~1.0 cm,质韧、可活动,无粘连、压痛,表面无破溃.张口受限,未见koplic斑.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