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与尿酸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08-2011-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77例(包括未降压治疗和已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男159例,女118例,年龄(58.5±11.0)岁。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5(男)或≥110g/m2(女)分为高血压合并LVH组(LVH组,n=83)与高血压无LVH组(non-LVH组,n=194);选择同期未服用任何药物在我院门诊初诊的体检正常的非高血压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LVMI;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作为肱动脉FMD。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尿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on-LVH组和LVH组FMD均减退[(7.3±3.5)%,(5.7±2.2)%比(9.9±3.1)%,P<0.05],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明显升高(39.2%,40.1%比17.1%,P<0.05)。高血压患者中,HUA与尿酸正常患者比较,FMD减弱[(6.3±2.5)%比(7.1±3.6)%,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non-LVH组HUA与尿酸正常者比较,FMD减弱[(6.5±1.9)%比(7.7±2.6)%,P<0.05],但LVH组HUA与尿酸正常患者的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尿酸呈负相关(r=-0.18,P<0.05)。结论尿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已有LVH的高血压患者,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6例,其中OH者98例,非OH者378例。受试者依次测量坐、卧、立位血压,采用法国康普乐(Complior Analyse)全自动动脉硬化及心功能检测系统测定cfPWV。结果高血压患者OH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cfPWV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OH者的cfPWV高于非OH者。随着卧位血压的升高,OH检出率升高,其cfPWV亦升高。分层分析显示,年龄≥80岁,OH患者与非OH者的cf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卧位收缩压(OR=1.397,95%CI 1.282~1.522)、立位1 min收缩压(OR=0.828,95%CI 0.774~0.886)、立位3 min收缩压(OR=0.879,95%CI 0.830~0.934)是OH的影响因素,cfPWV不是OH的影响因素(OR=0.957,95%CI 0.753~1.215)。结论 OH检出率及cfPWV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对于老年患者,动脉僵硬度与OH共同存在,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胫前动脉血管舒张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7(男277、女260)例,年龄(58.8±12.6)岁。选择同期未服用任何药物在我院门诊初诊的体检正常的非高血压患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胫前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功能,含服硝酸甘油前后靶动脉内径的变化率为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ID)功能。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数、RDW。结果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RDW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者的RDW有升高趋势,胫前动脉EDD及EID均呈现下降趋势(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中RDW与胫前动脉EDD无相关,与胫前动脉EID呈弱负相关(r=-0.09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DW是胫前动脉EID的影响因素,但影响很小(B=-0.00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RDW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与胫前动脉EDD无关,与胫前动脉EID弱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移植脂肪组织基质血管组分(SVF)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标记SD大鼠SVF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力衰竭组、SVF治疗组(n=8),每周2次连续4周阿霉素腹腔注射15 mg/kg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SVF治疗组阴茎静脉注射(移植)SVF(0.5 mL ,107 L -1细胞),其他2组注射等量PBS液。移植4周后,多导生理仪测大鼠心功能,心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测SVF归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含量,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ELISA法测定血浆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和SVF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LVSP)、左心室收缩压力最大上升速度(+dp/dtmax )、左心室舒张压力最大下降速度(-dp/dtmax )降低(P<0.05或 P<0.01),CVF、血浆PICP和PⅢNP升高(P<0.05或 P<0.01);与心力衰竭组比较,SVF治疗组LVSP、+dp/dtmax 、-dp/dtmax升高(P<0.05),CVF、血浆PICP和PⅢNP降低(P<0.05)。结论 SVF移植可降低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体内胶原合成,减少心肌组织基质胶原沉积,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8岁,颜面、双下肢水肿伴消瘦2月入院.入院前2月出现颜面、双脚踝水肿,消瘦、乏力明显,体质量减轻5 kg,皮肤逐渐变黑.10天前发现血压及血糖升高,血压最高达190/90 mm Hg,空腹血糖达17 mmol/L,予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及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压、降糖及利尿后,颜面水肿好转,但双下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地尔硫卓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就诊的16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降压方案,分为地尔硫卓组(n=3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RASI)组(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n=45)和RASI+地尔硫卓组(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联合地尔硫卓,n=88)。随访6~18个月。评估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血压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IVST、LVPWT及LVMI水平降低(均P0.05),RASI+地尔硫卓组患者LVMI低于地尔硫卓组[(104.53±13.50)比(112.80±16.16)g/m2,P0.05],RASI+地尔硫卓组与RASI组治疗后LV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53±13.50)比(108.11±15.12)g/m2,P0.05];RASI+地尔硫卓组、地尔硫卓组心电图MV5、aVF导联TIB和总TIB在治疗后降低[总TIB:RASI+地尔硫卓组治疗后比治疗前:(1.42±0.59)比(2.26±0.92)mm/(min·24h),地尔硫卓组治疗后比治疗前:(1.25±0.57)比(1.97±0.76)mm/(min·24h);均P0.05],心电图MV1导联TI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I+地尔硫卓组及地尔硫卓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段(0~6、6~12、12~18及18~24月)总TIB均降低(均P0.05);RASI组在治疗后各时段总TI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及地尔硫卓均有降低血压和逆转LVH的作用;地尔硫卓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合用,均可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1基本病情 病史:患者男性,72岁,以"半年晕厥2次"为主诉入院.半年前行走时出现头晕,后突发意识不清,倒地,数秒后意识恢复,无大小便失禁、四肢无力、口吐白沫、视物模糊,无胸闷、胸痛、心悸,未诊治.1个月前晨起后如厕途中突发意识丧失,持续7~8 min后意识完全恢复,无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肢体无力,无发热、畏冷、寒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初诊或停服降压药4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523);选择同期在门诊及住院的正常血压者作为对照组(n=521).比较两组身高、体质量、血压和静息心率,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