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坏疽组相比坏疽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足病程、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脑梗死病史、合并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血糖水平、血脂异常、肾功能、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坏疽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率、下肢血管病变率更高,踝肱指数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踝肱指数减小、低白蛋白、高超敏C反应蛋白、高白细胞计数是糖尿病足坏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下肢血管中重度闭塞、营养状况低下是糖尿病足溃疡发展为坏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本文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运用循证医学检索证据的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10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糖尿病+甲减组)及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情况,辅助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糖尿病+甲减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并存冠心病、代谢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甲减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分别为肾病62.8%对46.0%(P<0.01),视网膜病变40.0%对28.7%(P<0.05).周围神经病变33.8%对24.0% (P<0.05),外周动脉病变50.7%对38.0% (P<0.05),糖尿病足22.3%对12.3%(P<0.01);而踝臂指数、E峰/A峰值低于糖尿病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促甲状腺激素是糖尿病肾病(β=0.1273,OR=1.1361)、糖尿病足(β=0.1163,OR=1.1222)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毒性可改变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亚临床甲减可促进糖尿病进程,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较长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亚临床甲减,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1 062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亚临床甲减组及非亚临床甲减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辅助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空腹C肽、血脂、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BI,E/A值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促甲状腺激素是糖尿病肾病(β=0.127 3,OR=1.136 1)、糖尿病足(β=0.115 3,OR=1.122 2)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必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亚临床甲减,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DF)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2010年收治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18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136例合并DF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行截肢手术,将DF患者分成截肢组和非截肢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DF的局部评估,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较,DF患者年龄、踝肱指数(AB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收缩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闭塞改变、空腹血糖、血脂紊乱、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b)、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白细胞计数、血凝状态回顾指标差异显著;截肢组与非截肢组患者ABI、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Ab、hs-CRP、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DF局部评估示截肢率与Wanger分级呈正相关,截肢组有更高的G-杆菌感染率,且多见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ABI、空腹血糖升高、血脂紊乱、hs-CRP及FIB升高、低Hb是DF发生的危险因素;ABI减小、低Ab、高hs-CRP、高白细胞计数、DF严重程度是DF患者发展为截肢的危险因素。结论 DF临床防治工作必须建立多学科的协作机制,宣教DF知识,加强个人防护知识教育,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慢性并发症,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进行早期干预,对已发生DF的患者,在DF清创换药控制感染的同时,还要改善下肢血供和进行营养支持,以减少DF截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