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甲状腺针吸活检术,国外开展比较普遍,国内报道较少。我科从1984年2月至1986年8月对8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施行了针吸活检术,并将细胞学诊断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做了对照,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资料:本组80例中,男性21例,女性59例;年龄20—62岁;病程7天—30年。可触到的甲状腺肿物直径1—12cm。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性瘤栓致急性心肌梗塞两例尸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性瘤栓致急性心肌梗塞两例尸检沈宾鸿王大勇李为作者单位:110015沈阳军医总医院病理科(沈宾鸿、王大勇);辽宁省金秋医院病理科(李为)例1,患者男,66岁,因右前臂肿瘤10天,于1995年4月8日入院。临床诊断“右前臂粉瘤感染”,即日给予手术及...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制剂对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冻干粉剂(endostatintransfectedbifidobacteriumoralpowderpreparation,ETB-2)对小鼠HAC肝癌细胞皮下移植模型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小鼠HAC肝癌细胞株皮下接种模型,实验组分接种细胞后24h(ETB-2A)和1周(ETB-2B)两个时段给药.动物处死后剥离肿瘤,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和EnvisionSystem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分析它们同ETB-2抑瘤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抑瘤率ETB-2A为51.069%,ETB-2B为39.10%.实验组MVD,ETB-2A为8.10±2.03,ETB-2B为12.02±1.5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阳性率ETB-2A为4.20±1.51,ETB-2B为4.50±2.82,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数实验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TB-2可显著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和发展,并有一定的时效关系,其可能的抑瘤机制为抑制肿瘤血管增殖,使肿瘤坏死增加,肿瘤体积减小.  相似文献   
4.
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NOR)及相关嗜银蛋白(AgNOR)用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研究,是近期兴起的一种新技术,但目前大都采用人工肉眼观察方法,有一定主观性.我们用此种技术对大肠肿瘤进行了人工观察及自动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选大肠癌、腺瘤及正常粘膜(肠癌标本远端粘膜)各30例.肠癌组含高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2例,乳头状腺癌3例,粘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1例.常规石蜡制片,经Ploton胶银一步法染色.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对人胃癌影响的初步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内抑素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冻干粉(ETB-2)经胃癌患者服用后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微血管密度(MVD)值、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性表达;评价ETB-2抑制胃癌微血管生长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常规染色方法对20例晚期胃癌进行病理检测,结合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数分析,重点观测服药后癌组织的特异性病理变化和MVD值、PCNA活性表达。结果:20例服药组与23例未服药组比较,癌组织显现出具特异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有:①坏死灶形成;②微脓疡形成;③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MVD值显著减少(P<0.05)、PCNA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ETB-2口服制剂可抑制晚期胃癌组织血管新生,致癌组织发生显著的缺血性改变,并降低癌细胞增殖活性,因而对胃癌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及其周边正常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差异和癌组织中MVD和PCN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象分析方法对 43例晚期胃癌的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粘膜MVD ,PCNA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其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该 2项指标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内MVD值和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周边正常组织 (P <0 .0 1,<0 .0 5 ) ;MVD值与PCNA表达无相关性 ;淋巴结转移组MVD值与PCNA显著高于和非常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晚期胃癌组织微血管明显增生、PCNA活性明显增高 ,且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之间差异显著。但肿瘤细胞内PCNA表达与MVD无直接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心悸气短1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0天,1992年4月7日入院。自1991年3月起,活动后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无效。伴恶心、呕吐,近3个月来,体重下降15 kg。20天来,双下肢水肿。既往身体健康。查体:血压11.97/9.31 kPa(90/70 mmHg)、脉搏68次/分,皮肤、舌正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颈静脉轻度怒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p53基因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关系,用免疫组化法对117例食管鳞癌病理标本做了p53蛋白检测。结果显示:①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选的阳性率为58.97%,在正常食管粘腹中不表达;②p53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食管鳞癌的中期或早期;③p53的定性表达与病人预后无明显关系,不随病期或有转移而提高其阳性率;④p53蛋白的定量表达与病人预后有关,强阳性存活期短,预后差;弱阳性存活期长,预后较好。结论:食管鳞癌病人p53蛋白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病人预后的一个免疫学参考指拆。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SC3A抗原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本院制备的单克隆抗体SC3A及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4例胃粘膜异型增生的SC3A-Ag表选情况。结果35例呈阳性表选(41.7%)。对萁中39例进行了6~72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SC3A-Ag阳性组20例中有9例癌变(45%).阴性组19例中有1例癌变(5.3%)。两组癌变率差异有显意义(P<0.05).违表明SC3A-Ag表选阳性的异型增生与胃癌关系密切.对这些病人密切随访。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0.
对11例经尸检证实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破裂(其中4例为心室游离窒不完全破裂)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强调对心脏破裂,尤其是心室游离壁不完全破裂,应早期诊断。心室游离壁不完全破裂的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心包填塞和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时间可达数小时,如能及时用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尽早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可望获救。文中就静脉溶栓治疗对心脏破裂的可能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