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序列的比较研究中发现HCV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此变异性与地区、感染时间及基因组的结构部位有关。本文对HCV基因组变异性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加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第二个外源膜蛋白N端具有高变部位(HVR),本文从HVR与HCV的抗原性,HVR与抗HCV免疫,HVR与慢性HCV感染及干扰素治疗诸方面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不同来源的ESBLs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3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我院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1999年的14%和15%上升为2003年的30.1%和34.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血中分别为30.2%和30.4%;在21~30岁年龄组中肺炎克雷伯菌发生ESBLs最高占34.8%,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81~90岁年龄组中分离率最高为36.7%;门诊患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9.8%和14.0%;住院患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26.6%和31.6%,在住院患者中ICU的发生率最高为43.5%和52.4%;血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一旦产生ESBLs与呼吸道标本和尿标本中产生的ESBLs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无显著性;尿路标本中的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85.0%,65.2%)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6.6%,29.4%)耐药性不同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别不大。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ESBLs发生率逐年增加,这些产ESBLs菌分布在不同病区的各种标本中,临床及时了解它们耐药特点和变化趋势对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1994~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这些药物的年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1994~2003年5种抗生素的年用药频度(DDD 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长,而且耐药率增加均大于12.5%。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该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有相关性。结论: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年用量不仅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其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新型隐球菌的18 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各一对,在不同温度下对新型隐球菌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以探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最适宜的温度。对新型隐球菌、其他几种常见引起脑膜炎的病原菌以及部分种类的念珠菌进行扩增,以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的特异性。将新鲜培养的新型隐球菌稀释后加入非隐球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模拟脑膜炎感染后的脑脊液环境,以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敏感性。结果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新型隐球菌在60℃~65℃条件下均能实现良好扩增。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对其他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仅新型隐球菌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性达到100%。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从脑脊液中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能节省培养及传统鉴定的时间,从DNA的提取至反应结束在2~3h内即可完成,大大减少了诊断所需时间。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探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丝状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测试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我院微生物科近两年内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鉴定并保存的62株丝状真菌的MIC值。结果烟曲霉菌、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值为0.29μg/ml,两性霉素B的MIC均值是1.16μg/ml,伊曲康唑的MIC均值为5.88μg/ml;黄曲霉菌、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的MIC均值(6.39μg/ml),伏立康唑的MIC均值较低,为0.22μg/ml;黑曲霉菌、伊曲康唑具有较高的MIC均值(19.75μg/ml),伏立康唑的MIC均值较低,为0.69μg/ml。对青霉菌,两性霉素B的MIC值较低,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3株青霉菌(占50%)的MIC值大于32μg/ml;毛霉菌和根霉菌,3种抗真菌药物均呈耐药倾向。结论3种抗真菌药物对不同丝状真菌的MIC值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加强对丝状真菌的鉴定,并积极开展真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正确、有效地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由其所致的感染多见于艾滋病患者或免疫功能受抑制者。本文报道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后全身感染PM的诊治经过及病原菌特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8岁,苗族。关节疼痛1年,加重伴全身肌肉疼痛及发热1个月。患者于2013年3月自觉关节疼痛就诊于湘雅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激素(具体剂量不详)等治疗后症状缓解。2014年3月初自觉关节疼痛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和AmpC酶的基因。方法在对ESBLs和AmpC酶表型检测的基础上,利用基因芯片和PCR技术研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生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并对部分ESBLs和AmpC酶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以单产ESBLs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则以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为主。大肠埃希菌产生的ESBLs(除TEM型外)主要是CTX-M-9组型,占63.5%。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分别以SHV型和CTX-M-3组型为主,分别占70.4%和89.8%。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AmpC酶均为DHA-1型酶的基因,大肠埃希菌的AmpC酶主要编码CMY-2型AmpC酶。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耐药基因,是ESBLs和AmpC酶基因检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年来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使用常规方法鉴定念珠菌,包括接种于CHROM 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玉米-吐温80培养基及血清,通过菌落、显色特征、芽管试验、厚膜孢子、假菌丝等形态学观察以及商品试剂盒包括API 20C AUX和VITEK YBC生化卡鉴定菌种;血培养使用VITAL血培养检测仪。结果:2004年5月~2007年4月3年间从深部标本中共分离念珠菌749株,菌种分布情况为:白念珠菌41.79%、热带念珠菌24.17%、光滑念珠菌12.02%、近平滑念珠菌12.95%、克柔念珠菌2%、其他念珠菌7.07%。结论:白念珠菌所占比例仍然最高,但较前阶段有所下降。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3%,0.52为0;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9%,0.52为0。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无论是与米诺环素还是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