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本院12例LC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外胆管损伤3例,术中胆囊动脉出血2例,皮下气肿1例,胆汁漏3例,肠管损伤3例。结论严格掌握LC适应证,术中熟悉局部解剖与变异,正确处理好胆囊三角,精准操作,切忌盲目自信,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必要时果断中转手术。腹腔引流也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由于诊断率低,处理困难,是外科急腹症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至2012年,收治的24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6例,其中合并脏器损伤13例。8例保守治疗。治愈22例,死亡2例。结论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能有效提高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率。治疗上,根据病情情况采取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防治腹膜后血肿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为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提高对阴囊Paget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3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9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除1例因腹股沟淋巴结及远处广泛转移未行手术治疗外,其余18例均行根治性病灶切除术,术前均已行患处活检证实。结果19例患者住院8~42天,平均住院18天。18例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证实为 Paget病。术后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1年。1例在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远处淋巴结转移者未行手术治疗,随访8月后死亡,死因为Paget病全身广泛转移。余14例无瘤生存。结论对怀疑为阴囊Paget病的老年男性应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局部病灶根治性切除治疗无淋巴结Paget病患者复发较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沈国新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065-1065
自发性结肠破裂是指结肠在无明显病理改变和无外伤所致的突发性穿孔,好发于老年,尤其是肥胖、高血压者多见。本病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大多难以明确诊断,且并发症较多较严重。本院于1992年2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适应证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52例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 52例患者中治愈48例,成功率92.3%;中转开腹4例,其中2例因过早下床活动而行脾修补术,1例合并肋骨骨折剧烈咳嗽而行脾修补术,另1例属脾损伤Buntain Ⅲ型行脾切除术.外伤后3个月经超声、CT复查,无脾周积液和坏死,血供良好.结论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密切观察各项指标及随时复查超声、CT,可提高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物质A(SAA)在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52例,使用ELISA法测定SAA,比较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SAA、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随着抗生素治疗的起效,治疗10 d后SAA、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RP下降趋势明显(P均<0.05),且SAA下降较其他三种指标更明显。结论 SAA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转归的评价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婧  沈国新  董少芳 《糖尿病新世界》2023,(22):143-145+149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苏州市吴中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每组39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期检查、锻炼、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和服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克罗恩病21例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性疾病,因缺乏特征性表现,在急性期常被误诊为急腹症而行手术治疗。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21例克罗恩病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棘手,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笔者自2002年12月至2007年7月,选择了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2月—2016年5月所实施的100例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32例(32%)发生术后胰瘘,包括A级胰瘘(无临床意义)18例(18%),有临床意义的胰瘘14例(14%),其中B级胰瘘8例,C级胰瘘6例。单因素分析中,高体质量指数(≥25kg/m~2)与术后胰瘘发生有关(χ~2=4.128,P=0.042),但与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无关(χ~2=1.545,P=0.214),软胰腺质地与胰瘘及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均明显有关(χ~2=4.569,P=0.033;χ~2=11.374,P=0.001)。多因素分析中软胰腺质地是胰瘘及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2.476,P=0.043;OR=8.012,P=0.003)。结论:胰腺质地是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胰腺质地软者,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