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演变特点。方法:对14条采用闭胸式微珠法建立犬AMI模型后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观察到在急性期有7条犬因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急性左心衰死亡。存活的7条犬在48h内室性异位搏动总量达到最大,48h后逐步减少,在7h后明显减少,15h后基本恢复,结论:在AMI的亚急性后期或慢性期,心外膜下存活的心肌对缺血状况的适应有个改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间使对健康人心脏自主神经的生理调节作用。方法将89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电针组、针刺组和对照组,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观察针刺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并对电针与针刺的调节效应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时心率减慢、迷走神经兴奋(P〈0.05),交感-迷走神经均衡性变化不显著(P〉0.05),交感神经兴奋(电针组,P〈0.05)或者变化不显著(针刺组,P〉0.05)。取针后,针刺组心率减慢(P〈0.05),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交感-迷走神经均衡性变化不显著(P〉0.05);电针组交感神经张力、交感-迷走神经均衡性增高(P〈0.05),而迷走神经张力、心率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健康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但是,不同的针刺方法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方式和对心率的作用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6岁,主诉近期工作紧张劳累,五天前情绪激动后说话即感心悸,停止说话即好转,与运动等无关,不伴有心前区痛及晕厥等症状。体检、实验窒检查,胸部X 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均正常。唯心电图检查可见说话时出现各种房性心律失常(附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兔呼吸调节下血压即时变异(BPIV)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30只家兔在麻醉下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及颈动脉压力换能术,潮气量恒定10pJ/g,改变呼吸频率(40次/min50次/min60次/min),记录并分析心电、血压和呼吸情况。结果在不同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BP.BP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完全同步。与呼吸频率50次/min比较,呼吸频率40次/min、60次/minRSP中心频率、HRV中心频率、BPIV中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频率/心搏频率(RF/HR)与呼吸峰(RSP)、BPIV、HRV的中心频率呈正相关(分别r=0.996、r=0.994、r=0.996;均P〈0.001)。在40次/min、50次/min、60次/min的呼吸调节下,RSP、BPIV、HRV的中心频率功率谱相干(平均相干系数0.93±0.14)。结论血压即时变异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生理机制,也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是R-R间期变化的二次效应。  相似文献   
5.
6.
体位变化对人体心率的即刻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从坐位到立位时,人体心率的即刻变化情况。方法受试对象共168人次,先静坐休息10min,然后站立,并检测前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受试对象站立后心率明显加快,£检验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自主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人从坐位到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习练太极拳过程中的有氧运动水平,为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科学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习练太极拳2年以上的受试对象49名,其中大学生组30名,年龄18~25岁;中老年组19名,年龄53~70岁。采用超小型便携式动态心电记录盒完整记录受试者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分析受试者动态心率趋势、达到有氧运动靶心率情况以及达到有氧运动的时间。结果中老年组的平均心率曲线在8~27 min区间持续越过了有氧运动靶心率下限,而大学生组的平均心率曲线始终位于该组平均有氧运动靶心率下限的下方。大学生组、中老年组达到有氧运动靶心率者分别为10名(33.33%)、15名(78.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组、中老年组心率开始到达有氧运动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青年人相比较,大部分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更易达到有氧运动水平,可作为中老年人群的科学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脑损伤疾病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后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对新生儿HIE预后的判断方法除考虑异常围生期因素、常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外,只能依赖于颅内超声、CT、MRI等影像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建立在解剖结构改变基础之上,而脑电图则能发现早期的脑功能异常。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足月窒息新生儿脑电图背景活动的研究,检测并评估与窒息新生儿预后相关的参数,并根据数理原理得出并证明这些参数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80名生后24 h至日龄<8 d的足月新生儿(对照组31人,窒息组49人)脑电图进行平行对照的前瞻性分析,并在出院后对窒息组患儿进行6~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窒息患儿交替性脑电活动期平均阵发性放电间期延长,振幅降低,阵发性活动、异常尖波频率出现率和睡眠周期循环障碍的发生率增加。②对窒息患儿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的参数为胎龄、出生体重、脑电活动振幅均值、睡眠循环障碍、影像学异常改变、HIE分级。③出生24 h后脑电图仍表现为平坦波或平坦波伴大量异常放电患儿预后极差。结论:脑电图背景活动是足月窒息新生儿预后判断的有效工具,如结合患儿脑电图背景活动及其胎龄、出生体重、影像学检查、HIE分级等临床指标,可使预后判断更为准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425-42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体呼吸频率调节下血压即时变异(blood pressure instant variability,BPIV)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将5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改变呼吸频率5-10-15次/min(A组,n=25)和8-12-16次/min(B组,n=27)的条件下,同步记录心电,血压和呼吸,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0-15次/min和8-12-16次/min不同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完全同步。呼吸频率/心搏频率与呼吸峰中心频率(RSP)、BPIV、HRV的中心频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0.902、0.913。在5次/min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出现了不同步现象。结论在一定呼吸频率调节下,BPIV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生理机制,也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是RR间期变化的二次效应。但当呼吸频率过低的情况下,BPIV不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  相似文献   
10.
鼻窦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三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对37例患者采取了6-黄普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效颇佳。现简介如下:一、治疗方法(一)取穴:迎香、印堂、合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