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CD44v6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例取自距癌组织边缘5cm以上癌旁胃黏膜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术前和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CD44v6水平,免疫组化SP法测定4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和20例癌旁胃黏膜标本中CD44v6的表达。[结果]①胃癌患者血清中CD44v6[(177.21±46.48)μg/L]高于正常健康者(P<0.01)。②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7.5%,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中的表达(P<0.01),CD44v6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而升高,呈正相关性。[结论]CD44v6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并且可反映机体肿瘤的负荷状态及预测肿瘤的进展;检测CD44v6的血清含量可能为胃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病肝组织中端粒酶和VEGF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的端粒酶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活性 ,探讨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化与恶性变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人工感染小鼠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动物模型 ,用ELISA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端粒酶和VEGF活性表达。结果 血清中端粒酶和VEGF的活性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重感染组肝组织中端粒酶和VEGF活性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的端粒酶和VEGF活性显著性高 ,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的端粒酶的活性 ,探讨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化与恶性变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人工感染小鼠中度和重度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动物模型 ,用ELISA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血清中端粒酶的活性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重感染组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显著性增高 ,有恶性变的可能 ,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在肺气肿小鼠骨骼肌、心肌中的表达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制作肺气肿小鼠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骨骼肌、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组织γ-GCS的蛋白水平,结果以平均光密度值表示.结果 肺气肿小鼠骨骼肌心肌细胞凋亡均增加(0.20±0.07 vs 0.36±0.04,t=-4.583,P=0.001;0.20±0.02 vs 0.29±0.07,t=-3.433,P=0.009).肺气肿小鼠骨骼肌、心肌γ-GCS的蛋白水平分别为0.210±0.026、0.38±0.09,与正常组骨骼肌、心肌γ-GCS的蛋白水平0.086±0.008、0.19±0.03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7,P<0.001,t=-4.616,P=0.001);肺气肿小鼠骨骼肌与心肌γ-GCS蛋白水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92,P =0.014).结论 肺气肿小鼠骨骼肌、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γ-GCS介导的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骨骼肌较心肌细胞凋亡加重,可能与γ-GCS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泛素在肺气肿小鼠模型骨骼肌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变化及与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纯熏香烟法制作肺气肿小鼠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骨骼肌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组织泛素的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果以光度比值和平均光密度值表示.结果 肺气肿小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增加,骨骼肌泛素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分别为0.48±0.02,0.23±0.05,与正常组骨骼肌泛素的基因水平0.17+0.01和蛋白水平0.14±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3、4.093,均P<0.05).结论 肺气肿小鼠骨骼肌细胞的凋亡增加可能与泛素表达水平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OPN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7月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40例,术前均未行任何治疗。对照组20例正常血清来自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癌旁胃黏膜标本取自距癌组织边缘5cm以上。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OPN水平,免疫组化SP法测定4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和其中20例癌旁胃黏膜标本中OPN的表达。[结果]①胃癌患者血清中OPN[(105.54±62.52)μg/L]高于正常健康者(P〈0.05)。②癌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为75.0%,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中(10.0%)的表达(P〈0.05)。③OPN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而升高,呈正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OPN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而升高,呈正相关性。表明OPN参与胃癌的发生,并且可反映机体肿瘤的负荷状态及预测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李云桥  彭雯  胡琪  汪金峰 《中国药师》2012,15(9):1326-1328
铊及其化合物是无色无味的剧毒化学物质,而且有很强的蓄积性[1]。随着铊化合物被广泛地使用,人为投毒事件也时有发生。铊中毒发病缓慢,有较长的潜伏期,特征症状出现滞后,初诊易误诊,目前国际、国内对于铊中毒尚缺乏诊疗规范[2],笔者对一例血液净化联合普鲁士蓝、活性炭成功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