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三Z成形术中的数学关系,为临床运用三Z皮瓣修复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三Z成形术的数学模式图,用数学原理进行推导,以获得行三Z成形术修复缺损应具备的条件.自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采用此方法为5例面部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结果 当缺损周围和最远端的皮肤组织有相当于修复皮瓣边长的7/12位移距离,及修复皮瓣中的每个菱形皮瓣的边长能延展至原缺损部位长度的7/6时,应用三Z成形术的数学原理修复缺损获得的效果良好.术后随访5例患者6~10个月,缺损修复处皮瓣完全成活,形态良好,周围的组织器官无明显移位及功能的改变,外观满意.结论 三Z成形术的数学原理对容易影响外观或功能的缺损部位的修复较适用,而且是修复面部皮肤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大鼠肌球蛋白重链14(MYH14)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鉴定。方法 根据MYH14 mRNA序列设计合成单链引物形成双链寡核苷酸序列,连接入经AgeⅠ和BamHⅠ双酶切线性化的GV298慢病毒质粒载体中,菌液经PCR鉴定并测序验证。取测序正确的菌液提取质粒转染大鼠施万细胞RSC96,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转染效率,蛋白质印迹法筛选有效敲低MYH14的shRNA质粒,CCK-8法检测转染后RSC96细胞的活力。结果 合成3对MYH14-shRNA序列并将其克隆到GV298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MYH14-shRNA1、2、3,经菌液PCR鉴定和测序筛选出测序正确的载体MYH14-shRNA1和MYH14-shRNA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转染72 h时RSC96细胞荧光表达最强;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scramble序列)组相比,MYH14-shRNA2转染后RSC96细胞中MYH14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0.57±0.15 vs 1.11±0.06,P<0.01),而MYH14-shRNA1转染后MYH14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H14-shRNA2转染RSC96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力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16 vs 1.00±0.15,P>0.05)。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MYH14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该载体能有效下调RSC96细胞中MYH1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表达小鼠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感染原代培养的C57BL/6小鼠神经膜细胞,观察是否提高AQP1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QP1与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水肿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将小鼠AQP1基因克隆到慢病毒pCDH-CMV-MCS-EF1-copGFP载体,通过PCR和测序鉴定获得连接正确的克隆.将鉴定后的重组表达质粒pCDH-CMV-MCS-EF1-copGFP-AQp1与包装质粒psPAX2、pMD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携带AQP1基因的慢病毒lentivirus-AQP1.体外培养C57BL/6小鼠的神经膜细胞,将lentivirus-AQP1感染神经膜细胞,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感染后神经膜细胞AQ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的慢病毒载体pCDH-CMV-MCS-EF1-copGFP-AQP1经PCR鉴定和测序正确.慢病毒lentivirus-AQP1感染神经膜细胞后AQP1表达增加(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AQP1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该载体能有效感染神经膜细胞,使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病人脊髓圆锥末端终丝的结构变化,为TCS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5月手术切除的16例TCS病人的终丝标本,进行病理染色,并在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 HE染色显示TCS终丝波浪状的弹性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可见大量的脂肪细胞。天狼猩红染色显示TCS终丝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Ⅲ型则嵌入其中。间二苯酚染色显示TCS终丝几乎都是浅色的胶原纤维。网状纤维染色显示TCS终丝多见空泡状的脂肪细胞,偶见穿梭于胶原纤维中的黑色网状纤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TCS终丝多见大量排列紊乱、方向性差的胶原纤维,部分可见散在的脂肪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显示TCS终丝内部多见密集交错的胶原纤维以及这些纤维的规律性的横纹,偶可见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等。16例Ⅰ型胶原纤维数量增多,占终丝的大部分;6例可见脂肪细胞,3例显示小血管。结论 多数TCS终丝的弹性纤维、网状胶原纤维明显减少,Ⅰ型胶原纤维异常增加。  相似文献   
7.
皮肤松弛症( cutis laxa,CL)是一类由弹性纤维合成或功能障碍所导致的症候群,属罕见的结缔组织病.非衰老所致的皮肤弹性降低及松弛下垂通常是皮肤松弛症的首发症状,也是特征性表现之一[1],在面部常表现为“忧愁貌”或早衰样面容.同时,患者还可伴有其他富含弹性纤维的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2].因损害程度及范围的多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错综复杂,给临床上正确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按遗传特征,可将皮肤松弛症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2大类[1].现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以遗传性皮肤松弛症为主,对其分型、病因以及临床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罹患无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后的功能锻炼方法。 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诊断为ASD的患儿。纳入标准: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的3~7岁患儿,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排除标准:有其他部位骨折、保守治疗失败、既往已有患侧上肢活动受限、症状性ASD、其它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共纳入22名患儿,根据患儿是否采用针对性骨折功能锻炼方案,分为ASD功能锻炼组(15例)、ASD未功能锻炼组(7例),并以发生同样骨折的正常发育儿童44名为非ASD儿童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儿伤后2个月、6个月肘关节、尺桡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并采用秩和检验比较ASD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变化。 结果ASD未功能锻炼组受伤后2个月的肘关节屈曲(F=5.974,P<0.05)、伸展(F=26.968,P<0.05)、尺桡关节旋转(旋前F=5.162,P<0.05;旋后(F=30.432,P<0.05)PROM均比另外2组儿童差;其伤后6个月在肘关节伸展(F=12.318,P<0.05)和尺桡关节旋后(F=24.504,P<0.05)功能仍明显比另2组儿童差。伤后6个月,ASD未功能锻炼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倒退(Z=-2.225,P<0.05)。 结论保守治疗的无移位肱骨髁上骨折ASD儿童,宜进行骨折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避免生活自理能力倒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面神经不同致伤模式下面神经元变化的差异,为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建立大鼠面神经茎乳孔处压榨、切断、抽脱模型;根据取材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后1、2、7、14、28d组,行Cresyl Violet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受损侧面神经核团内神经元空间在形态学上的变化,比较不同模型中受损神经元的差异,对核团区ChAT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并以手术侧与对照侧阳性神经元总数的比值表达活性神经元比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压榨伤后,神经元并不表现出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仅在早期合成ChAT能力下降,随后又逐渐恢复.切断组和抽脱组的神经元功能为永久性失活,但切断组失活的神经元在28d内仅发生凋亡前形态学变化,并未类似于抽脱组彻底死亡.结论 面神经切断伤模型消除了靶器官对受损神经元的逆向性营养作用,且神经元在早期未发生彻底性死亡,而是进入功能上的"休眠"状态,更有利于研究面神经损伤后的核团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congenital blepharophimosis syndrome)又称睑裂狭小-上睑下垂-逆向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由Galeowski(1875)首先发现报道.1921年Komoto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故也称Komoto综合征、Vignes综合征[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