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手指屈肌腱在近节指骨段不同范围损伤时对屈指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12只成人尸体手指。实验分为:第一阶段屈指肌腱完整,以后四个阶段依次沿近节指骨掌侧小线闭开小央1/4、1/2、3/4及全长。在掌指关节被动屈80°和掌指关节屈80°同时近侧指关节屈100°时,测量指浅屈肌腱(FDS)和指深屈肌腱(FDP)的滑动距离。根据肌腱力臂和滑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屈指肌腱在掌指关节处和近侧指间关节及肌腱在近节指骨段的弓弦畸形程度。结果 腱鞘中央1/4切开时,指屈肌腱的滑动距离、力臂均无显著变化;1/2切开后,单纯屈曲掌指关节时的FDS腱和掌指、近节指间关节屈曲时的FDS、HDP腱的滑动距离和力臂较腱鞘完整时显苫增大(P<0.05);切开3/4长度后,FDS、FDP腱滑动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变化,FDS、FDP腱力臂平均增加8~9%;全切开腱鞘,FDS、FDP腱滑动距离变化正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腱力臂分别增加16%和15%。随腱鞘切开范围增大,FDS、FDP在近节指骨段的弓弦畸形程度也越来越大。结论 从肌腱的生物力学变化可见,近节指骨段腱鞘的小范围损伤如中间1/4以内损伤时,对肌腱功能影响小,可以不予修复;若损伤超过1/2长度,尤其对腱鞘全长损伤,应予以修复以恢复肌腱功能。  相似文献   
2.
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的腕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腕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的运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4具新鲜冷冻尸体腕关节,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了正常腕和各阶段月骨周围不稳定时腕动力肌腱在腕屈伸、尺桡偏时滑动幅度,根据肌腱滑动幅度和关节运动范围计算动力肌腱力臂。结果月骨周围进行性不稳定时屈腕肌腱力臂明显增大,屈指肌腱力臂减小;桡侧腕动力肌腱力臂以增大为主,尺侧肌腱力臂以减小为主。桡侧腕屈肌腱在腕屈伸或尺桡偏时均显著增大。结论腕运动力学变化对月骨周围不稳定的形成、运动力学变化、腕部塌陷起重要起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75例正常成人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测量正位片上第3掌骨长度L_1,腕骨高度L2,腕尺距离L_3,尺桡远端关节面尺骨负变度(Ulmarminus Variance,UV),桡端宽度C,桡骨远端近侧5厘米处宽度W5cm,舟骨高度a,舟骨宽度b,尺骨茎突高度H和桡偏角RI;在侧位上测量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PTA,桡月骨间角RLA、舟月骨间角SLA、头月骨间角CLA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并求得腕掌指数L_2/L_1,腕尺指数L_3/L_1,桡骨宽度比C/W5cm等。这些测量正常值将为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桡腕关节脱位,腕关节不稳定及舟月周围脱位等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正常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克氏针与微型骨锚钉分别治疗急性DoyleⅠ型锤状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 随访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Doyle Ⅰ a和Ⅰb型急性锤状指患者52例,其中27例行克氏针治疗(A组),25例行微型骨锚钉治疗(B组).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和患指的活动度、疼痛度及并发症等情况,参照Crawford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统计分析克氏针组和微型骨锚钉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术后A组获得随访时间平均13.9(6~27)个月,B组平均12.0(6~ 22)个月.两组之间的满意度和患指活动度、疼痛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Crawford疗效评估标准:A组优7例、良6例、中9例、差5例,优良率为48.1%;B组优5例、良6例、中8例、差6例,优良率为44.0%.两组之间疗效等级分布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线结外露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大于A组(P=0.031),而其余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氏针与微型骨锚钉治疗Doyle Ⅰ型急性锤状指损伤,疗效等级分布和优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型骨锚钉使用后线结外露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较克氏针组多.  相似文献   
5.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国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组成成分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取60例4%福尔马林溶液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仔细解剖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各组成成分及起止点,然后分别测量各组成成分起止点的宽度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前束、后束、斜束的长度,同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有3种类型。前束起点宽度为7.96±0.93 mm,止点宽度为9.17±1.1 mm;后束起点宽度为9.86±1.57 mm,止点宽度为14.06±2.81 mm;斜束宽度为起点18.55±2.27 mm,止点宽度为13.37±2.62 mm;前后束长度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斜束的长度则无变化。结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分三型。前束在肘关节屈曲90°时最长,此时亦为最紧张状态,后束则随肘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而逐渐变长,而斜束的长度不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一种腕关节镜掌侧入路建立的新方法,报道使用掌侧和背侧联合入路对腕部疾患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方法 采用"由内向外的交换棒技术"和"由外向内的浅切开深分离"相结合技术建立腕关节镜掌侧入路.自2004年起,通过掌侧和背侧联合入路,进行11例腕部疾患的腕关节镜手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3例(根据Palmer分型,2A型2例,2C型1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韧带损伤5例(根据AO分型,B1型2例,C3型3例),痛风性关节炎3例.男5例,女6例;年龄30~82岁,平均52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手术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掌侧入路,成功地观察到腕关节的背侧结构,诊断损伤,并能在镜下施行清理和骨折复位手术.所有病例腕关节活动度得以恢复,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后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为28.6±9.3.术后3~6个月随访显示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通过新技术进行腕关节镜掌侧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安全可行,是腕部疾患诊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腕关节在尺桡偏运动过程中,腕关节韧带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6名志愿者腕关节进行CT扫描,获得腕关节在桡偏20°至尺偏40°内每隔20°的运动范围内各腕骨及尺桡骨远段三维重建图像.男3名,女3名,仅研究单侧右侧腕关节.年龄20~32岁,平均24岁.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过程中,在重建各腕骨及尺桡骨结构图像上以软件测量掌、背侧腕韧带的长度.结果 腕关节尺偏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止于舟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部分的长度较中立位显著伸长,分别伸长(2.4±0.3)mm、(2.3±0.8)mm、(1.2±0.6)mm、(1.2±1.2)mm与(2.6±1.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桡偏时尺头韧带与背侧桡腕韧带长度显著伸长(P<0.05),分别为(0.8±0.6)mm和(1.0±0.5)mm.结论 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于桡偏位缩短,尺头韧带、背侧桡腕韧带长度于尺偏位缩短.这些位置可能使不同腕韧带张力降低,有利于损伤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腕部损伤中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腕关节镜技术治疗89例腕部损伤患者,男51例,女38例;年龄11~78岁,平均45.8岁.术中根据病损情况,在关节镜下进行清理、桡骨远端骨折和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腕骨间韧带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修复等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疗效,了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肩、臂、手功能丧失量表(DASH)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5例患者出现小指尺侧麻木,其中4例观察3周恢复至正常,另1例3个月才得以恢复.所有患者对腕背小创口愈合外观非常满意.83例患者术后获13个月至3年(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了腕关节镜检查,桡骨远端骨折的关节面骨折台阶复位到1 mm以下,间隙明显变小;舟状骨骨折,关节镜通过腕中关节观察,新鲜骨折达到完全复位.DASH评分平均为(12.5±18.4)分.结论 在腕部创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采用腕关节镜技术比较可行,微创、直观,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our experience of treating wrist traumatic disorders with arthroscop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09,89 patients with wrist traumatic disorder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with wrist arthroscopy.They were 51 men and 38 women,aged from 11 to 78 years (average,45.8 years).After arthroscopic debribment,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and the scaphoid were reduced and fixed,and injuries to the interosseous ligaments and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were repaired.The 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 (DASH)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wrist.Complaints,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t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sults The patients obtained a mean follow-up of 16 months (from 13 months to 3 years)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obtained a reduction of less than one mm and scaphoid fractures achieved complete reduction.Follow-ups revealed fine functional recovery.No obvious complications of the blood vessel,tendon and nerve were observed.The mean DASH score was 12.5 ± 18.4 points.Conclusion Because of minimally invasion and direct visualization,wrist arthroscopy can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wrist traumatic disorder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11例,C型23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Gartland/Wert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8.8个月(12~3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中,锁定板组背伸及两组的桡偏范围低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基本范围.两组DASH值、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普通接骨板治疗组优于锁定接骨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两组都低于正常范围,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程度背屈畸形后腕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测定桡骨远端骨折背屈成角畸形后腕动力肌腱的滑动距离和力臂变化,为矫正临床上骨折畸形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7只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将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与旋转电压计相连,测定肌腱活动距离 ,在桡骨远端、桡骨骨折向背侧成角10°、20°、30°、40°时,分别测定在腕屈曲45°至伸展45°、桡偏20°至尺偏25°过程中5根腕主要活动肌腱距离,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程度桡骨成角时力臂变化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桡骨骨折背屈成角显著影响腕动力肌腱的力臂,骨折畸形程度越大,力臂变化越大.背倾成角10°时即可引起力臂显著变化,背倾30°~40°时力臂变化很大.桡侧伸腕肌腱力臂显著增大,屈腕肌腱力臂显著减小. 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背屈畸形显著影响腕动力学,临床上即使10°的背屈畸形也需要予以矫正,强调对此骨折完全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