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探讨pcD2/hVEGF对缺血皮瓣血循环重建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分2组,每组12只.在鼠背部制作蒂位于尾侧的缺血皮瓣(7cm×1cm).实验组皮下注射pcD2/hVEGF,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7天观察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和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2组中pcD2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cD2VEGF能促进缺血皮瓣存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0-01/2004-06在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实验室完成。将苦参碱以不同浓度梯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苦参碱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异硫氰荧光素-连接素V/碘化丙啶双染情况(FITC-AnnexinⅤ/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苦参碱在0.10~10g/L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增殖性细胞核抗原经苦参碱作用后表达明显减弱;FITC-AnnexinⅤ/PI示苦参碱组的凋亡率为40.7,对照组为1.6(P<0.01)。结论:苦参碱在体外能明显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Vacuum Assisted Closure, VAC)对人慢性创面治疗前后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CD34]的影响. 方法对 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 VAC治疗(- 15.96 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 1, 3, 5, 7 d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VEGF, CD34表达及其标记指数、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结果负压吸引前, VEGF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偶见阳性表达,随 VAC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出现 VEGF阳性表达,标记指数增加( F=41.819,P< 0.05). CD34在 VAC治疗后表达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强( F=21.691,P< 0.05). 结论 VAC能明显增强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密度 , 促进慢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4.
自1988年以来,我们曾先后遇到因应用湿润烧伤膏而造成严重感染的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22例,虽经大力抢救,但仍死亡5例。临床资料22例中17例系感染后收入我科,5例系院外抢救。本组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2~9岁3例,10~15岁2例,16~40岁16例,40岁以上1例。详见表1,2。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将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测定其分泌胶原、Ⅲ型前胶原、细胞内胶原含量。结果:苦参碱可减少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细胞内胶原和Ⅲ型前胶原的含量。结论;苦参碱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疼痛对受术者及术者都是很有益处的 ,尽管有些患者在手术中单纯使用局麻药即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但有些患者需要附加其它的止痛及镇静药物 ,这样即增加患者的花费又耗时 ,甚至引起药物的禁忌。利多卡因是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 ,由于制剂技术方面的因素 pH在 5 .0~ 7.0的利多卡因溶液稳定 ,药物有效期 3~5年 ,用碳酸化利多卡因或碳酸丁哌卡因行臂丛或硬膜外阻滞时的潜伏期明显缩短 ,麻醉强度增加 ,离体研究表明碳酸化的局麻药能增加局麻药穿透神经膜的弥散能力 ,起效快 ,并能降低局麻药的最低有效阻滞浓度[1]…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酯(poly-3-hydroxyburate,PHB)的生物相容性.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皮下植入PHB,分别在0.5,1,3,6mo取出,研究其周围的组织反应和PHB的降解情况.结果:PHB能被组织很好的相容,在其植入的临近部位无急性炎症反应,无脓肿形成及组织坏死发生.取材分别做HE染色,Van-Gieson染色,在0.5,1,3,6mo比较纤维包膜的厚度及各种炎细胞浸润程度.在0.5mo组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纤维包膜疏松相对较薄;在1mo,3mo组炎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比例高于中性粒细胞,纤维包膜致密,胶原纤维成分增多;6mo组炎细胞数进一步减少,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纤维包膜变薄而致密.植入的PHB在2wk内引起轻微的反应,在1mo~3mo后反应明显下降,6mo后PHB出现部份降解.结论:PHB植入引起的组织反应变化轻微,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有部分降解,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8.
AIM: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nd SMAD7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on keloid-derived fibroblasta.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SMAD3(at 1,2,4,24,48h) and SMAD7(at 0.51,1.5,2,4,24h) were added to the monolayer culture system.RESULTS:The level of SMAD3 were down regulated at 24h and the SMAD7 were maximum up regulated at 4h when TGF-β1 were used .CONCLUSION:TGF-β1 may dow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SMAD3,but up regulate that of SMAD7.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Smad3,7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用放线菌酮(CHX)种放线菌素D预处理KFB,以分别阻断KFB内源性蛋白质的合成及mRNA合成。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3,7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经CHX预处理后,KFB的Smad3 mRNA表达轻度上调,并完全抑制了TGF—β1对KFB Smad3 mRNA的下调作用,而CHX预处理对KFB的Smad7 mRNA表达及TGF—β1上调Smad7 mRNA的作压并无明显影响。经放线菌素D预处理后,随TGF—β1作用时间延长,KFB的Smad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 TGF—β1对KFB Smad3 mRNA表达的调控过程可能还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的参与;但对Smad7 mRNA表达的调控则不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参与,KFB细胞中的Smad7可能也是活化的Smads的直接靶基因。  相似文献   
10.
负压引流对人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探讨其组织修复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2003—01/2004—08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慢性创面患者5例。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持续性负压引流治疗(-1.6kPa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3,5,7d天切取创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CNA表达及其标记指数的变化,AgNOR染色观察其核仁区AgNORs颗粒数的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PCNA阳性表达较少,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和皮肤毛囊以及皮脂腺细胞,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使用时间的延长,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出现PCNA阳性细胞;AgNORs颗粒数增加(P&;lt;0.05)。第一组病例治疗前PCNA标记指数和AgNOR颗粒数分别为0.21,1.01,治疗5d后为0.49和2.12。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增强慢性创面修复细胞的增生活性.激活修复细胞,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