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年期冠心病有别于一般冠心病患者,侧重于从肾论治,以补肾通脉为纲,以滋养肝肾为基本治法,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贯穿于始末。通过临床观察36例患者,(其中25例均经循环内科及妇科治疗,疗效欠佳,遂来求助中医中药治疗)。按中医辨证,临床辨证分为三种类型,临症时随症加减口服中药,观察疗效,中药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以活血化瘀为主的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血府逐瘀胶囊,每日3次,每次6~8粒,连用1个月。结果 治疗后经颅脑彩色多普勒(TCD)观察发现,脑血流增加,血液粘稠度降低,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急性腰扭伤多发生于剧烈运动时,腰部姿势不正,腰肌和韧带受到强烈性牵扯损伤,引起局部气血瘀滞,表现腰部一侧或两侧突然有‘炸裂’或‘闪断’的感觉,疼痛、屈伸活动受限,局部明显压痛,重者可有肿胀,甚者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散.在治疗上各家有很多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手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据伤32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肺炎入院后经西药抗感染、止咳、微波等治疗,体温可于住院后2~4d降至正常,6~10d X线摄片肺部阴影吸收,血常规正常.但部分患儿仍有轻微咳嗽,两肺可闻及散在的中小水泡音.笔者用中药辨证施治儿童肺炎恢复期肺部水泡音吸收不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癀片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足跟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月 ,我们用新癀片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足跟痛患者 30例。并与单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 16例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6例均为门诊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0~ 6 5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1个月~ 2年 ,平均 3个月。全部以足跟痛为其主要症状 ;X线片诊断 :足跟骨刺形成 2 0例 ,其中 2例伴骨质疏松症 ,10例跟骨无明显改变 ;临床症状程度分为 :重度 (足跟疼痛连及小腿 ,活动受限 ) 8例 ;中度 (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加重 ,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 ) 12例 ;轻度 (行走时间过长或久…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取刺络放血拔罐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骨关节炎60例,有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拟骨刺散外用治疗骨质增生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治疗骨质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骨刺散外用治疗骨质增生56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7%。提示。该方具有补肾壮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作用,治疗骨质增生有效。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生在12~18岁青春期女孩,属于祖国医学"崩漏"范畴.临床上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淋漓不净,经血量多或少,伴随不同程度的五心发热、口干舌燥、头晕、腰酸耳鸣、便秘、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等阴虚内热症状.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自拟育阴止崩汤加减治疗本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文祥,男,62岁,从山东坐车回大庆以后,自觉阴茎中部疼痛2个月,遇冷遇寒遇潮湿疼痛加重,排尿无异常亦无排尿疼痛感,查前列腺及尿液常规均正常,患者平时腰膝酸软,阳痿早泻,周身乏力,五更泻。泌尿外科诊断为尿道炎,给予癃闭舒,优必达治疗,无效。此病2个月以来一直困扰着患者,遂来中医门诊就诊。患者舌质淡苔薄脉沉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补虚祛瘀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的作用机理,观察疗效.方法 回顾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临床观察40名患者(可由皮肤科协助提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人,给予基本方并随症加减.基本方:当归20 g、川芎6 g、赤芍10 g、苍术10 g、苦参20 g、防风12 g、细辛6 g、蛇床子20 g、地肤子20 g、蝉蜕12 g、透骨草10 g、甘草6 g,1剂/d,早晚水冲服并随症加减.治疗组25人,给予基础方,随症加减,同时配合补虚祛瘀中草药黄芪30 g、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20 g、赤芍10 g、丹参20 g、桃仁10 g.两组观察疗效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3%;治疗组25例,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虚祛瘀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