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剂量递增方案对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例因HCV相关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术后复发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小剂量递增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以及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为术后2~59个月,21例中5例(23.8%)为标准治疗,4例(19.1%)为足疗程,12例(57.1%)为不完全治疗。获得ETVR 16例(76.2%),SVR 5例(23.8%)。标准治疗组、足疗程治疗组和不完全治疗组之间相比,ETVR获得率无显著差异,而SVR获得率差异显著(P=0.002)。治疗前病毒载量和抗病毒治疗的剂量和疗程是影响获得SVR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10例须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维持治疗,2例出现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耐受性差。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影响获得SV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情况及其与肝组织中免疫细胞分布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34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58次肝脏穿刺(肝穿)组织和15份非移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行Metavir评分,同时对其中15例行2~4次肝穿的39份样本做CD4+、CD8+、CD20+、CD57+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肝纤维化进展情况与病理特点、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分布的关系.结果 34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中位数为1/年,其中9例(26.47%)为快进展型,移植术后1年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2(Metavir评分),其余25例(73.53%)慢进展型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中位数为0.6/年.与非移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相比,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脏病理改变以汇管区水肿、小叶间胆管损伤、界面炎、小叶内凋亡小体增多为特点,其中界面炎随肝纤维化加重而增多(x2=9.656,P=0.008).肝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表达量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多,NK细胞表达量则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减少.相同纤维化程度的快进展型与慢进展型患者,肝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部分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较快.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表达增多,NK细胞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抗病毒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HCV复发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采用小剂量递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HCV RNA载量、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及抗病毒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抗病毒开始治疗时间平均为移植后15个月(2-36个月),7例完成了标准抗病毒疗程。12例中,3例获得RVR,9例EVR,8例ETVR,3例SVR。3例获得SVR中,2例HCV RNA基因型为1b,1例2a;2例获得RVR,3例均获得EVR。抗病毒治疗中,5例提前终止治疗,其中1例因粒细胞显著下降、2例因急性排斥反应、1例因严重感染以及1例因过敏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抗HCV治疗SVR较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患者完成抗病毒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动脉超选灌注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20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通过肝动脉超选注入肝脏,在移植后2、4、8、12周复查肝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时选取常规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20例...  相似文献   
5.
张秀秀  胡彦明  汤汝佳  王开利  姚红宇  邢汉前  刘鸿凌  周霞 《肝脏》2023,(12):1410-1412+1422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联合低量血浆置换(LPE)治疗中吸附量的情况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进行DPMAS联合LPE治疗的肝衰竭或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161例次。分析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吸附量减少(小于4000 mL)的常见情况、报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DPMAS联合LPE治疗的161例次中,有24例次吸附量小于标准量,占14.9%。低吸附量组患者胆红素下降水平为(99.61±70.15)μmol/L,低于标准治疗组的(115.30±70.75)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4,P=0.337)。血管通路在两组间的差异较大(χ2=6.463,P=0.039),低吸附量组血流速度为(128.64±7.74)mL/min,低于标准组的(133.70±9.60)mL/min(t=-2.344,P=0.02)。低吸附量组发生不可纠正的仪器报警,主要为跨膜压(TMP)报警11例次(45.8%),静脉压(PV)报警8例次(33.3%)。低吸附组发生静脉壶加分离器凝血4例,单分离器凝血...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6岁,因“反复乏力8个月”入院,2014年12月因妊娠查体发现WBC 3×109/L、PLT 50×109/L、Hb 90 g/L,转铁蛋白4.066 g/L,肝功能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肝脾增大,自觉轻度乏力.2015年3月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Alb 32.6 g/L,ALP167 U/L,TG 5.36 mmol/L.4月底骨髓穿刺涂片提示:骨髓增生良好,粒系成熟受阻,巨核细胞增生尚可,产板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移植的391例HCC患者。根据肝移植术后HCC是否复发分为HCC复发组(n=78)和无复发组(n=31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HCC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肿瘤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391例HCC肝移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78例(19.95%)患者出现HCC复发。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P水平 200 ng/ml[风险比(HR)=2.52,95%可信区间(95%CI):1.58~4.03,P 0.001; HR=2.99,95%CI:1.59~5.62,P 0.001]、肿瘤直径总和(HR=1.20,95%CI:1.12~1.28,P 0.001; HR=1.10,95%CI:1.02~1.17,P=0.002)、血管侵犯(HR=1.15,95%CI:1.04~1.26,P=0.016; HR=1.10,95%CI:1.03~1.18,P=0.004)。HCC肝移植患者术后1、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84.2%和83.5%; 1、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75.1%和75.1%。AFP、大血管侵犯、BMI与肿瘤直径总和联合因素对于HCC复发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结论肝移植术前肿瘤生物学特征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CHF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5例患者呕血、黑便(29%),8例患者肝、脾肿大(47%),15例患者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88%),16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为CHF,7例(41.2%)合并Caroli病。结论 CHF患者临床表现以门脉高压型为主,肝功能指标多正常,可重叠Caroli病,确诊需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周霞  汤汝佳  贺希  高银杰  姚红  刘振文  王洪波  刘鸿凌 《肝脏》2021,(7):779-782,791
目的 观察肝移植患者的细胞色素P450(CYP)多态性规律以及对他克莫司应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肝移植并存活超过1个月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检测FK506谷浓度、生化指标等,并观察其临床特点.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检测CYP3A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灯盏花联合预适应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组)、灯盏花素联合缺血预适应组(BI组).各组分别进行心肌酶学[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检查,并采用伊文思蓝(EB)/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测定梗死面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R、IP及BI组较Sham组均有明显的心肌梗死(P<0.01),IP、BI组较IR组能够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BI组较IP组疗效显著(P<0.05);IR、IP及BI组心肌酶较Sham组均明显升高(P<0.01),IP、BI组各时间点CK和LDH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1),且BI组较IP组降低更明显(P<0.05);IR、IP及BI组较Sham组TNF-α及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IP组、BI组TNF-α及NF-κB蛋白表达均较IR组显著较少(P<0.01),且BI组较IP组更明显(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及灯盏花素联合预适应均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酶,减少心肌细胞内TNF-α、NF-κB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