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ERCP诊治的胆胰疾病患者发生ERCP后胰腺炎(PEP)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PEP分成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研究ERCP成功率为94.72%,PEP发生率为9.76%;PEP组与非PEP组患者在年龄、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纪轻、胰腺炎病史、胰管显影、导丝多次进胰管、EST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9月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继发腹腔感染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和术后恢复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尿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白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尿淀粉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病死率为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病死率为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住院天数及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腹腔感染安全可行的方法,能够通过微创的手术方法达到全面探查和充分引流的治疗目的,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发病率高,患者占消化科门诊患者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约半数的患者有胃肠动力障碍。除了胃肠动力障碍以外,近年国外研究显示精神心理因素与FD发病密切相关。黛立新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为了探讨在FD黛立新中的治疗价值,笔者作了随机对照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肝癌细胞株mtDNA缺失对肿瘤MDR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gp,MRP表达.对比分析SK-Hep1细胞和rhooSK-Hep1细胞药物敏感性和P-gp,MRP表达的差异.结果:阿霉素(ADR)、顺铂CDDP对SK-Hep1细胞的12,24,36,48h抑制率分别为56%,61%,72%,75%和54%,60%,77%,81%,而对rhooSK-Hep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0%,18%,20%,22%和19%,20.4%,21.3%,22.5%.SK-Hep1与rhooSK-Hep1细胞比较,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P<0.01).较之于SK-Hep1细胞,rhooSK-Hep1细胞P-gp,MRP表达明显增加(37%vs20%,P<0.01;33%vs18%,P<0.01).结论:mtDNA缺失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有显著抗性,P-gp,MRP表达增加可能是其MDR表型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肛周出血的病因及分布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下消化道出血就诊患者,经肠镜检查明确为结肠、直肠、肛周疾病的477例患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直肠出血的病因依次为结肠癌(33.9%),结肠息肉(26.4%),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18.6%),炎症性肠病(8.6%),结肠炎(6.7%).结、直肠癌在老年、中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年组肛周病变、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青年组中以息肉、炎症性肠病及肛周疾病为多见.结论 结直肠癌、结肠息肉、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等疾病是结、直肠出血的主要病因.年龄、性别与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Barrett食管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但抑酸对Barrett食管上皮增殖的影响尚不清楚,故我们观察了抑酸治疗对Barrett食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经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55例,给予患者6个月洛赛克治疗(40mg/日),比较治疗前后Barrett食管病变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Barrett食管治疗前后内镜下观察和组织学无明显改善,但经PPI治疗6个月后PC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长期PPI治疗对Barrett食管上皮细胞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内镜下和组织学改善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标准四联疗法和序贯疗法治疗胃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胃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予以序贯疗法(前5d予以雷贝拉唑肠溶片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后5 d予以雷贝拉唑肠溶片2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克拉霉素500mg,2次/d)。对照组予以标准四联疗法(雷贝拉唑肠溶片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胶体果胶铋220 mg+克拉霉素500 mg,2次/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4周后的Glasgow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4周后的H.pylori根除情况(14C呼气试验)及内镜下溃疡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腹痛、腹胀和反酸嗳气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H.pylori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胃镜下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在治疗胃溃疡中根除H.pylori,改善患者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优于标准四联疗法,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作为胃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的初治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80例结肠癌患者、30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30例健康人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结果 VEGF-C mRN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为52.5%,在结肠良性肿瘤、健康人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P<0.05)。CK20 mRN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为60.0%,在结肠良性肿瘤、健康人的表达率均为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直肠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目前对直径1~2 cm的直肠类癌的治疗方式尚存在争议。目的:检测Ki-67在直肠类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直肠类癌内镜切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直肠类癌,肿瘤直径1.5 cm、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83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结果:术前内镜超声检查显示8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肿瘤组织Ki-67均呈低表达(0.84%±0.67%),肿瘤直径1.0 cm与1.0~1.5 cm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i-6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Ki-67指数均值0.84%为临界值分组,两组间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直径1.5 cm的直肠类癌Ki-67均呈低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增殖不活跃。对于直径1.5 cm、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Ki-67低表达的直肠类癌,内镜局部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