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2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对原发性高血压(EH)26例,肾性高血压(RH)16例,健康人24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萄糖100mg后,定时测血糖浓度。以基础血糖5.9mmol/L以下,糖负荷后3h血糖恢复到基础水平为标准。并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胰岛素水平,以4.16μIU/L为标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EH组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RH组和正常人  相似文献   
2.
莫索尼啶 (Mosonodine)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 ,亲和力强的咪唑啉 I1受体激动剂 ,通过兴奋中枢的咪唑啉 I1受体使外周α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血压下降 ,属于一种新型降压药。经国家药政局批准文号 (97) XL- 66号。按照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二类新药的要求 ,对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嘉慧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莫索尼啶进行了 期临床试验。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病人随机分为莫索尼啶和可乐定组(一般资料见表 1 ) ,试验日期为 1 999年 1月~ 9月。观察者志愿参加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高血压脑病或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A 36-years-old female had heart palpitation and chest press for five years and the symptoms had been worsening for half a year. She was diagnosed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with moderat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a local hospital 5 years before but was not operated. Phys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 37℃, P 87?bpm, R 18?bpm and BP 130/70?mm?Hg. There was no distension of the jugular vein, and the lungs were clear. There was continuous mechanic murmur at the second intercostal space, and grade 2 systolic blowing murmur at the apex. P2 was strengthened. The liver and spleen were not enlarged and there was no edema in either leg. ECG showed a pulmonary P wave and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Chest X-ray film showed pulmonary segment projection 3?cm, and the dimension of the right inferior pulmonary artery bed increased to 3?cm in diameter. On echocardiography, both atria, the pulmonary artery and the right ventricle were enlarged.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良的温敏导管,根据热稀释原理直接测定了10条比格犬的左心排血量(5.1±0.6L/0min)。与采用标准方法测定的右心排血量(4.8±0.8L/min)相比,两者相关性良好(r=0.76),以手推法向左心室快速注射10ml冰温生理盐水,不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因此,这一方法可作为左心导管术的标准操作步骤之一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乙胺碘呋酮(简称“乙碘”),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已20年,开始以广谱、高效、副作用少的特征,很快被临床选用,但随应用的日益广泛,其毒副作用渐多,某些反应还十分严重,甚至难以预测;文献尚有致死报道,重要原因之一是日量多、疗程长。我们用口服“乙碘”常规量洽疗心律失常,观察142例,发现毒副反应并不甚严重。本文通过对其发生率、反应类型、可能机制、影响因素及停药指征的研讨,为合理用药和减少毒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8例高血压病(EH)、21例肾性高血压(RH)患者和24例正常人(NT)的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发现:(1)EH组基础和糖负荷血浆胰岛素浓度及其曲线下面积高于RH和NT组,恢复时间延长,RH和NT组间无差异;(2)EH组血糖对糖负荷的反应性高于RH和NT组,血胰岛素对糖负荷的反应性低于RH和NT组,RH和NT组间的反应性无差别;(3)EH组收缩压与HIA、体重指数、总胆固醇、血钠、血糖曲线下面积和24h尿钠、钙、VMA呈正相关。作者认为:(1)高胰岛素血症是EH的病因,不是血压升高的结果;(2)HIA升高血压与水钠储留和交感活性增强有关;(3)EH者血浆胰岛素水平对糖负荷反应性的降低程度可判断其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7.
临床病理研究提示:冠状动脉痉挛(CAS)可诱发血栓形成(CATH)、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SD),动物实验证实了 CAS 可致 CATH—AMI,硝苯吡啶(Nifedipinle)、硝酸甘油(NTG)和肝素(H)静滴成功地防止了实验性 CAS 所导致的 CATH—AMI,NTG加 H 静滴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已取得防止和减少 AMI 发病和病死率的效果。本研究用于治疗 AMI 观察其对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效果。AMI 患者分两组,均入监护病房1—5日。治疗组326例用 NTG15—45mg/日、H100—200mg/日,日夜连续静滴1—2周;对照组300例常规口服扩冠、抗凝药物,给极化液川芎嗪160mg 静滴。二组性别年龄、原有疾病、梗塞部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 TXB_2/6酮 PdFia 和血小板粘附率下降 P<0.01,血清酶和 Cu—Zn SOD 降为正常范围,冠脉造影示12.5%(5/40),冠脉正常或大致正常提示由于 CAS 致 AMI。结果:①并发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前者多于后者,死于心室纤颤少于后者,室壁瘤前者多于后者,心脏破裂显著少于后者。②病死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9%(16/326),12%(36/300;P<0.01,病死率随年龄增加,小于60岁者2.2%:6.3%,大于60岁者8%:18%P<0.01。提示扩冠解痉抗凝治疗可防止并发症恶化,降低 AMI 病死率,在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滴速情况下可不作血流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钬激光经皮心肌血运重建术(PMR) 的方法学。方法 病例选择:①顽固性Ⅲ~Ⅳ级心绞痛,②冠脉病变不适合搭桥,③6 个月内无心肌梗死( 心梗) ,④心电图和ECT 示心肌缺血,⑤左室最大舒张厚度≥8mm 。操作方法:双平面左室造影,取最大舒张期作定位参照;激光器同步在T 波易损期前30ms;经大腔管送入激光导管对缺血左室壁打孔,深度6m m ;在屏幕上标示打孔部位和序号。结果 4 例病人男性(62 ±7) 岁。心绞痛(21±9) 年,加拿大分级Ⅳ级3 例,Ⅲ级1 例。心电图和ECT 示前壁、下壁或间隔缺血;左室壁最大舒张厚度(11 ±3)m m ,射血分数(62 ±5)% ;冠脉造影3 支和2 支弥漫性病变各2 例。共打孔(14 ±3) 个,操作中病人无不适,无并发症,手术时间(68±7)min。术后心肌酶和心电监测正常,第3 天心绞痛降为Ⅱ级1 例、Ⅲ级2 例,1 周降为Ⅱ级3例,维持Ⅲ级1 例,随访5 个月均降为Ⅱ级。结论 采用钬激光系统行PMR 安全可行,对Ⅲ~Ⅳ级心绞痛者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使用的操作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防止心脏穿孔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冠脉内支架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心绞痛常常是冠心病急性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前奏或必经之路。如果在不稳定心绞痛期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完全避免上述急性事件。因此,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重视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认为,不稳定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脉内静止的粥样斑块突然破裂,局部的凝血机制激活,形成活动病变,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自溶交替的现象[1],造成冠脉内血流异常改变所致的心肌缺血,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心绞痛。因此,人们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围绕着扩张冠脉、抗凝、溶栓和冠脉内介入进行研究,期望找到一个有…  相似文献   
10.
<正>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保留鞘管6~7小时后拔除,拔管时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称之为拔管反应,若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国内曾有射频消触术后拔管反应的报道,但我们尚未检索到PTCA术后拔管反应的文献.本临床观察目的在于,经充分扩容及穿刺部位局部止痛后拔管对减少拔管反应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