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5篇
内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2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某发光二极管(LED)外延片及芯片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危害情况,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结合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企业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氨、氯、硫酸、氟化氢、盐酸、氢氧化钠、硫化氢、丙酮、异丙醇、噪声等。粉尘、噪声合格率均为100%,毒物合格率为91.9%,超标点均为接触硫酸的岗位。2014-2016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5.8%、42.2%和52.9%,不同年度间以及各项目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硫酸为该企业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蓝绿光LED产业链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探讨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理论, 对LED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进行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
结果 蓝绿光LED产业链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氨、氯、硫酸、氟化氢、盐酸、氢氧化钠、丙酮、异丙醇、丙烯酸、丁酮、噪声、X射线等。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区、干法刻蚀区、特气供应室、废水处理室等车间存在氨、氯气、氟化氢等高毒物质。LED芯片生产车间化学品存储点、机台自动操作点2个检测点硫酸浓度超过国家限值标准, LED封装企业空压机房(一楼)的噪声声级超标。
结论 蓝绿光LED产业链上游生产外延片的MOCVD区、中游生产芯片的干法刻蚀区、化学区、特气供应室、废水处理室以及下游封装的公用工程空压机房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后可能的接触水平,为开展个体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机械加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危害因素检测,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计算毒物和噪声超标场所工人预计暴露浓度(强度),分析和评价工人可能的接触水平。结果检测超标场所的工人如能正确使用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其预计暴露浓度(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个体防护措施评价是职业卫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工人实际接触水平的评价和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控制嗜人按蚊分布区间日疟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3个乡9个村为观察点,实施查治传染源和预防服药及药物浸泡蚊帐等综合防制措施。采用病原检查、血清抗体检测和蚊媒监测等方法观察控制效果。结果 疟疾年发病率从最高年1994年的18.98/万降至2002年的0;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从最高年1994年的1.30%降至2002年的0;小学生带虫率1996~1998年连续3年为0;IFA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嗜人按蚊占按蚊构成比从最高年份的78.57%降至2002年的0。结论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间日疟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扬州市开发区的职业卫生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9月,对开发区34家企业2010年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4家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和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义务的完成率分别为38.2%、55.9%;6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实测率低于50.0%; 13家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未在具有职业健康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结论]该区职业病防治工作还较为薄弱,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规范其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某高科技塑业企业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C_(TWA)的中位数M(P_0~P_(100))分别为0.30(0.30~0.53)mg/m~3、0.60(0.60~10.70)mg/m~3,C_(STEL)的中位数M(P_0~P_(100))分别为0.30(0.30~1.00)mg/m~3、0.60(0.60~11.40)mg/m~3,二甲苯的C_(TWA)、C_(STEL)检测值均小于最低检出限(3.3 mg/m~3),三苯检测合格率为100.0%。31名三苯接触工人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偏低检出率分别为12.90%、6.45%。工人接触苯、甲苯和二甲苯所致的非致癌危害商数(HQ)值M(P_0~P_(100))分别为2 849.33(712.33,15 671.33)、34.19(8.55,188.06)和5 157.00(1 282.20,28 208.40),接触苯致癌风险值为9.81×10~(-6)~3.48×10~(-5)。提示接触三苯的工人处于较高的非致癌和低致癌健康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7.
铅是用途十分广泛的一种重金属, 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及人体健康损害。我国铅中毒的机制研究已达到了分子和细胞水平, 许多铅导致的疾病已经逐渐被认知。但是目前中国尚缺乏铅导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数据调查, 为此,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铅暴露的流行病学证据, 对居民健康危害及铅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的总体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8年扬州市2 12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结果 2 124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均≤ 6‰,在正常范围内。上岗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自发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s=0.513,P < 0.01),20~29岁和≥ 50岁年龄段上岗前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均低于在岗及离岗人员的微核细胞率(P < 0.05)。微核细胞率随着工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rs=0.239,P < 0.01);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从事工业应用和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较高。不同级别放射工作单位之间微核细胞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一级医院及牙科门诊的放射工作人员略高。
结论 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总体状况较好,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较低,且与年龄、工龄和工种有关。
  相似文献   
9.
使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某LED企业2013年度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工人健康监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该企业接触有毒有害工人受监护率为90.9%,筛查出重点监护对象3人,职业禁忌证3人。LED制造企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较多,企业应当积极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完善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环戊烷替代HCFC141b(一氟二氯乙烷)无氟改造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综合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在投产后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环戊烷、乙二醇、聚醚多元醇、氮气、噪声、高温等,类比企业毒物、噪声等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总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