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改良STARR手术联合耻骨直肠肌药物松解术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疗效,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经确诊的51例患者进行改良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全层切除术(STARR术)联合耻骨直肠肌药物松解术的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排便情况、便秘积分结果、腔内超声结果、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的改善了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排便困难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探讨分析其中以直肠前突及伴发病为主的病例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3~2004年间共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98例,其中以直肠前突及其伴发病为主的病例68例,均手术治疗。术式以直肠前突修补加固术为主,根据伴发病情况选择性辅以直肠粘膜注射术,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等。结果判定结果分为治愈、显效、无效3种。68例手术病例治愈为53例(占77.9%),显效为15例(占22.1%),无效为0例。结论我们通过以综合性手术治疗直肠前突及其伴发病,发现此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病程短、并发症少、痛苦小、复发率低等。  相似文献   
3.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的结果。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内为脂肪疏松组织,感染极易扩散,当脓肿穿破肛提肌时,形成的脓肿较大、症状较重。术后创面大而深,加上每日排便污染,使脓肿术后病人愈合时间长,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此我院从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痔灵肛周间隙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术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3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采用"消痔灵肛门周围间隙注射加外剥内扎术";对照组180例,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肛缘水肿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学评估。结果两组术后肛缘水肿得分:治疗组:0分129例,1分30例,2分15例,3分6例;对照组:0分77例,1分42例,2分33例,3分28例。两组水肿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痔灵肛周间隙注射联合外剥内扎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使用经济、操作简单易行,尤其对肛管下移患者,肛垫上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方便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手段。方法检测86例直肠癌Dukes分期为B、C期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的水平,并在2年后随访观察,分析阳性率与2年后复发的情况。结果 Dukes B期和Dukes C期2组CEA、CA199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 C期CEA+CA199术前与术后2周为阳性的患者,2年后复发率分别为63%和100%。结论直肠癌Dukes B、C期患者联合检测CEA+CA199术前、术后均为阳性者,2年后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6.
殷志韬 《山东医药》2011,51(23):101-102
目的探讨结肠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在结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同期手术的6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及15例因外伤而切除正常结肠组织的患者(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VEGF-C、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结果结肠癌组各期患者结肠组织中VEGF-C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肠癌组各期患者术后血清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B、C、D期为著(P〈0.05、0.01)。结论结肠组织中VEGF-C、血清IGF-1可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两者可能成为防治结肠癌的新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ͽ�ת��Ӱ�����ص��ٴ��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 1986~ 2 0 0 2年手术治疗的 918例直肠癌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肿瘤所在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 (P >0 0 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 :分化程度 >浸润深度 >侵犯肠管周径 >大体类型 ,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相关 ,其中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女性病人, 14岁。因自觉肛门肿痛,伴下坠感 1个月,发热 3d,于 2004 年 10 月 11 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8 9℃,P100 /min。精神状态尚可,消瘦。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可扪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 1 0cm×2 0cm,压痛阳性,尚可推动。体检 (截石位 ):见肛缘皮肤略红肿,由 1 ~7时位可触及质硬肿块,约 10cm×10cm大小,轻压痛,无明显波动,较固定。指诊入肛即可扪及肛管及直肠黏膜隆起,质硬, 6时位压痛明显,有 1 0cm×1 0cm浅溃疡,边缘不规则。肛周B超检查:可见 15cm×10cm不均等回声,其内可见彩色血流,未见液性暗区。B超诊断:(1)肛周占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电刀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使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混合痔Ⅲ期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弯剪刀切除外痔辅以高频电刀电凝止血,对照组全程应用高频电刀行外剥内扎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法,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切口疼痛差异。术后随访120 d,观察切口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并予以量化评分。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第7、10天,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0 d,两组患者切口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时,弯剪刀切除外痔辅以高频电刀止血,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切口瘢痕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