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寡克隆区带(OCB)和IgG指数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S患者54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患者271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62例及非感染性疾病209例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分别进行OCB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IgG指数的计算(免疫火箭电泳法)。结果MS组OCB阳性率为35.2%;OND组为8.9%,其中感染组为24.2%,非感染组为4.5%。MS与OND组整体比较OC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感染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S组IgG指数阳性率为83.3%,OND组为78.2%(P〉0.05)。结论OCB对MS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需除外CNS感染性疾病。IgG指数阳性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8岁,主因“左耳鸣听力下降3年,头痛1年8个月,视物成双半个月,加重伴呕吐7d”于2005年1月19日入我院。入院9个月前曾发作摔倒伴短暂意识丧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大部狭窄(图1),行支架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狭窄与发育不良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椎动脉狭窄或发育不良患者88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组55例、椎动脉发育不良组33例.比较两组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及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与椎动脉发育不良组比较,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平均年龄更高、椎动脉内径更大、椎动脉高阻型血流频谱(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降低或消失,或RI≥0.8)的发生率更高(P均<0.05).两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RI均是鉴别椎动脉狭窄与发育不良的超声参数,且以RI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3岁,于2007年11月8日突发左眼方块形异物飘动感,每次发作3~5 min;5~6 h后出现右颞、枕部撕裂样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并有发作性头向左转,眼向左上凝视,持续2 min,间隔10 min;1 h后突发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唇面发绀,四肢抽搐,双上肢屈曲,双下肢强直,无二便失禁及唇舌咬伤,持续2 min,并伴有发热,体温38℃左右.在外院查头颅MRI示右侧颞枕叶脑回肿胀,左颞枕区片影;查血乳酸、丙酮酸增高,最小运动量试验可疑;脑活体组织检查见灰白质交界处小血管周围少许炎细胞浸润,未见层状坏死及炎性改变.2007年12月13日出现发作性左下肢麻木、力弱,持续3 min.同年12月22日出现间断左手抖动,取物时辨距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CD检查异常26例,共67支血管病变,血管影像(MRA/CTA/DSA)检查107支血管病变。TCD诊断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55.14%,特异性97.91%。诊断椎动脉狭窄敏感性88.89%,特异性97.63%;诊断基底动脉狭窄敏感性46.43%,特异性94.29%;诊断大脑后动脉狭窄敏感性41.51%,特异性100%。结论 TCD检测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TCD可以作为初步筛查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有助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特点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其发病原因可能是有遗传易患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巾受到感染而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人们早已发现MS具有家族聚集性,已有1个家族中出现多位患者的报道,同胞间患病的相对危险度也有增加,而MS患者的二、三级亲属其患病风险将会增高。我们将兄弟2人同患MS的一家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CSF)免疫指标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我们总结急性脊髓炎症性疾病患者CSF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以探讨其在CSF免疫水平变化中的临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并验证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与精神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情况分为脑出血组48例和对照组132例。将数据集又随机分为训练集126例,验证集54例。观察2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年龄≥80岁、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房颤动、脑梗死面积≥3 cm2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收缩压≥180 mm Hg、心房颤动、脑梗死面积≥3 cm2是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2.632,95%CI:1.153~6.005,P=0.022;OR=3.150,95%CI:1.445~6.866,P=0.004;OR=4.553,95%CI: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检测多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同时出现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1例多种神经节苷脂抗体同时出现阳性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11例患者均出现抗GM1-IgM抗体及抗GD1b-IgM抗体检测阳性,临床症状学研究和电生理检查均显示患者运动受累明显,而感觉受累并不显著。其中7例患者还同时出现了抗GQ1b—IgM抗体检测阳性,表现为明显的运动障碍,颅神经受累,腱反射减低以及共济失调,感觉症状不明显。结论多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同时出现阳性结果的患者在症状学上并没有完全表现为相应单个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对应症状的组合,提示出现多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可能存在着特殊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