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基于NF-κB途径探讨姜黄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幼鼠抗炎作用及机制初步探讨。方法选取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姜黄素高剂量组(C组),姜黄素中剂量组(D组)和姜黄素低剂量组(E组),模型组及姜黄素治疗组采用肺炎支原体标准株滴鼻法进行建模,HE染色观察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肺组织中NF-κB p65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变化;使用ELISA法检测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姜黄素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肺泡结构比较完整,肺泡与气管结构清晰,炎细胞明显减少,姜黄素中剂量组对小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姜黄素低剂量组小鼠和模型组小鼠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的IOD值、NF-κB p65蛋白表达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L-6、IL-8和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姜黄素高剂量组和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的IOD值、NF-κB p65蛋白表达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L-6、IL-8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姜黄素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的IOD值、NF-κB p65蛋白表达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L-6、IL-8和TNF-α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改善肺炎支原体感染幼鼠症状且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表明姜黄素可作为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中筛选出5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患儿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2%,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以在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对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院PICU收治的75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儿入院24小时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各检验指标的差异,24小时PCIS评分与各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儿28天病死情况分为死亡组(23例)和存活组(52例),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一般资料、检验指标等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早期相关检验指标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程度脓毒症患儿24小时PCIS评分及外周血CD64、PCT、CRP、NL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入院24小时PCIS评分与外周血CD64、PCT、CRP、NLR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2组患儿在年龄、脓毒症严重程度、是否采取连续血液净化、入院24小时PC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情况、外周血CD64、PCT、CRP、NLR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预后结局(PICU入住28天死亡和存活)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P<0.1的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严重程度加重、有MODS、入院24h PCIS降低、外周血CD64、PCT、NLR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儿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连续血液净化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检测时,入院24小时外周血CD64预测的AUC值、约登指数、灵敏度最高(0.855、0.625、0.913),PCT预测的特异度最高(0.788);而联合检测AUC、约登指数、特异度均高于单独检测(0.962、0.711、0.885)。结论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对入院24小时外周血CD64、PCT、CRP、NLR水平进行早期监测,对脓毒症患儿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而早期积极采取连续血液净化,有利于改善脓毒症患儿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保定市儿童医院儿科于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治疗后的预后状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入组患儿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其中病原微生物,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CAP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 肺炎支原体是CAP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CAP住院患儿主要感染的病毒类型,占50%以上。肺炎链球菌感染是CAP住院患儿感染的最主要细菌类型。年龄<3岁(OR=0.298,95%CI:0.128~0.692)及心功能不全(OR=0.690,95%CI:0.555~0.858)是CAP住院患儿预后良好的不利因素;有创机械通气治疗(OR=2.257,95%CI:1.709~2.981),初始抗菌联合用药(OR=1.587,95%CI:1.135~2.219)是CAP住院患儿预后良好的有利因素。结论 CAP住院患儿病原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支原体、病毒和细菌,有利于预后的因素包括有创机械通气和初始抗菌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按照脓毒症治疗指南行常规治疗30例(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CVVHDF治疗28例(CVVHDF组)。比较两组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3、5d后外周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28d存活情况等,并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CVVHDF组患儿入住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FDP、D-二聚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PCIS、SO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儿外周血FDP、D-二聚体、CD8+细胞比例及SOFA均逐渐下降(均P<0.05),CD3+细胞比例、CD4+细胞比例、CD4+/CD8+及PCIS均逐渐升高(均P<0.05)。CVVHDF组治疗5d后外周血FDP、D-二聚体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D4+/CD8+、PCIS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40例,病死率为69.0%;治疗方式、治疗5d后PCIS及D-二聚体水平是严重脓毒症患儿28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采取CVVHDF治疗是保护因素(OR=0.007)。结论CVVHDF能进一步纠正严重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异常,减轻免疫抑制状态,促进免疫平衡恢复,对短期预后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乙醇诱导的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Caco-2细胞至形成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组(终体积浓度10%)和不同浓度乌司他丁治疗组(750 U/mL、1 500 U/mL、3 000 U/mL)。测定单层上皮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及荧光素钠透过率,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在细胞单层的定位及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对比,乙醇组单层细胞的TEER降低(P0.001);荧光素钠透过率升高(P0.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ZO-1蛋白表达断续不完整,荧光强度弱;Western blot检测显示Z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1);透射电镜结果示细胞刷状缘受损,排列紊乱,细胞间连接模糊。乌司他丁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改善(P均0.05),其中3 000 U/mL乌司他丁组的改善最明显(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乙醇诱导的肠单层上皮细胞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