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造影联合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对21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超选择动脉造影联合化疗灌注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18个月,有效率为38.1%,疼痛缓解率为47.6%,1 a生存率为42.9%。结论超选择动脉造影联合化疗灌注术,可改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LC+LCBDE+PDC)与内镜下胆管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135例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76例行LC+LC...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肝硬化脾切断流术后血栓形成因素可以更好的做好血栓的预防及治疗。为此,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断流术121例,探索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16年1月肝硬化门脉高压121例,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断流术急诊手术7例,择期114例。男86例,女35例,年龄25~68岁,平均46.47岁。乙肝肝硬化100例,丙肝肝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放疗对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2014-2015年间郑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20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为单纯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为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常规放疗30~62 Gy。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记录患者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和微血管密度(MVD值)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70.5%(P>0.05);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相近(P>0.05),3年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C、PGE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C、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态明显不同,观察组微血管管径大小相近,管腔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MVD值为12.25±3.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4±17.26(P<0.05)。结论 在直肠癌患者中使用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放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VEGF-C、PGE2水平,可使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减少,管腔缩小,并且使直肠癌血管生成能力下降,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宋斌  段希斌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15-215,218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6年6月年36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行不同的手术方式及进行预后分析。结果:36例患者行再次手术共45例次,无围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再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0/36)、38.9%(14/36)和22.9%(8/36),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6.2个月。结论:不同的肝癌手术复发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参加过腹腔镜技能培训的普外科青年医师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学习曲线,探讨腹腔镜虚拟现实模拟培训的意义。方法 将青年外科医师50人分为两组,干预组参加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对照组参加传统腹腔镜临床培训。培训完成后,在高年资拥有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医师的监督下完成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CUSUM分析法,根据完成率、手术评分和手术时间绘制学员的手术学习曲线。x为手术例数,k为斜率。计算k=0时的x值,比较两组学员的手术学习曲线和术中评分。采用SPSS 23.0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在x=19.24±0.39、x=21.72±0.73时跨过手术学习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显露胆囊部分得分分别为(10.82±2.73)、(9.71±2.69)(t=4.61,P<0.01);解剖胆囊三角得分分别为(12.59±3.12)、(8.87±2.99)(t=6.21,P<0.01);剥离胆囊得分分别为(10.69±3.38)、(8.80±3.55)(t=3.10,P<0.01)。结论 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可以促进腹腔镜培训的基本技能转化为临床操作技能,可促进普外科青年医师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NHG6通过调控miR-186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57名肝癌患者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SNHG6和miR-186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NHG6和miR-186的靶向调控关系;将SNHG6的小干扰RNA(si-SNHG6组)、阴性无意义对照序列(si-con组)、si-SNHG6与anti-miR-186抑制剂(si-SNHG6+anti-miR-186组)、si-SNHG6与miR-186抑制物阴性对照(si-SNHG6+anti-miR-con组),均以脂质体法转染至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CDK4、Cyclin D1、MMP-2、MMP-9及EMT的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或正常肝细胞相比,SNHG6在肝癌患者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升高,而miR-186表达降低,两者存在负相关性。与si-con组比较,si-SNHG6组HepG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CDK4、Cyclin D1、MMP-2、MMP-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SNHG6靶向负调控miR-186表达,抑制miR-186表达可部分逆转下调SNHG6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SNHG6可能通过负调控miR-186表达和调控细胞EMT过程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六步法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采用六步法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为寻找脾动脉造成严重出血,1例为术后脾窝有活动性出血,腔镜下无法满意止血;合并肝癌4例,术中同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合并胃间质瘤1例,一并切除。手术时间平均(160.6±4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20.9±150.2)mL。术后发生脾静脉血栓12例,门静脉血栓4例,无胰瘘、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胃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5.6±1.2)d,术后平均住院(9.7±3.2)d。术后2个月因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死亡1例。结论:六步法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总结切口脂肪液化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我院2010-07~2014-06间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体重指数( BMI)、应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术后是否应用红外线理疗等因素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切口长度及手术切口类别无关(P>0.05)。结论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危险因素的分析总结,有助于降低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