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DCAG)加HLA不相合供者外周干细胞输注治疗老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例老年初诊AML患者接受HLA不相合的干细胞输注联合DC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d),d1~5;阿克拉霉素10 mg/d,d3~6;阿糖胞苷10 mg/m2,q12 h,d3~9;G-CSF 200μg/m2,qd,d0~9。在化疗后第11天回输HLA不相合供者的外周造血干细胞,观察患者疗效和耐受性。结果: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62~82岁,一个疗程后6例均达到完全缓解,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个/L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后11.1 d,血小板恢复至20×109个/L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后12.5 d。无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耐受性良好。中位随访时间97 d(42~240 d),6例均存活。结论:HLA不相合供者外周干细胞输注联合DCAG治疗老年(包括70岁以上)AML患者,效果良好,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认识到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储存脂肪的场所,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组织.脂肪组织在维持能量及心血管的内环境稳定、葡萄糖及脂质代谢、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可以分泌许多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冠心病诊断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65例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阳性的患者为冠心病组,35例扫描阴性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256排CT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2例)和三支病变组(19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浆BNP及baPWV值。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baPWV与血浆BNP均明显增高(P<0.05)。2冠心病患者随着病变累及支数增多,血浆BNP、baPWV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BNP和baPWV对诊断冠心病、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ll,UⅡ)在老年高血压病以及合并心肌肥厚患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年龄均〉60岁),其中单纯性高血压患者32例,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患者35例。同时选取我院34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浆UⅡ含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①67例老年高血压组的UⅡ含量平均为(8.02±2.59)pg/mL,34例正常对照组的UⅡ含量平均为(6.75±1.2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的含量也明显增加,3级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的含量明显高于1、2级高血压组血浆UⅡ的含量(P〈0.05)。③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的血浆U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的U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的LVMI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④老年高血压组心脏室间隔厚度(IVST)为(12.45±0.79)mm,左室后壁厚度(LPWD)为(12.67±0.29)mm,二者分别与UⅡ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2,0.891,P〈0.05)。结论 UII可能在老年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及其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测5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水平。将A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rag治疗组(25例)和40rag治疗组(25例),行PCI治疗后及1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行PCI术治疗后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测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20rdg治疗1个月和40mg治疗1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O.05)。AMI患者行PCI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20rag和40mg治疗1个月时,血浆BN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高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减少心衰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长期愈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3个月.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l2周做心脏超声测心功能:-203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6分钟步行距离及检测血清BNP.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为70.8%、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9.8%、总有效率为89.6%,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均有显著变化(34.75±3.84&39.55±3.78;63.79±4.17&56.17±4.25,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均有显著变化(35.25±4.29&36.40±3.27;62.74±3.86&62.59±3.93;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5±3.78&36.40±3.27;56.17±4.25&62.59±3.9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有提高,而BNP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的功能,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BNP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关于血小板聚集率的可能相关因素;同时观察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 测定200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与服用后不同时间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按照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分为无反应、低反应和正常反应3组.同时观察各组患者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给药后2、4、6、24、48h及30d时,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分别为62%、46%、32%、38%、49%和43%,氯吡格雷抵抗者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低于反应者;抵抗组与非抵抗组比较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5.3±3.3 vs 3.5±2.9,P<0.01)、总胆固醇[(5.3±1.6)mmol/L vs(4.7±1.0)mmol/L,P<0.05)]及冠脉病变程度[(65±53)分vs(31±29)分,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治疗的部分患者中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胰岛素抵抗、总胆固醇和冠脉病变程度可能是影响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sFasL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的sHLH患者86例,按病因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55例)和非肿瘤相关HLH(Non-MAHLH)组(31例)。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疾病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sFas及sFasL在sHLH中的意义。结果:初诊sHLH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MAHLH组sFas和sFasL水平较非MAHLH(感染相关HLH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组明显升高(P<0.01)。17例初治sHLH患者(17/86)治疗后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初诊sHLH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SF(r=0.35)、sCD25(r...  相似文献   
9.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ABS)是一组以可逆性心尖球囊样室壁运动异常,伴随胸痛、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ST段改变、心肌酶学增高、无冠状动脉阻塞等为特点的综合征。1990年首次被Sato等报道并命名为Tako—tsubo(章鱼头套样)心肌病;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正式把ABS归为获得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症,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CHF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肯定.我们从2007年4月~2009年5月对94例CHF患者应用卡维地洛(达利全)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