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接应用昆虫学数据来评价媒介的传疟能力,称为媒介能量,本文应用经修订的媒介能量公式定量比较中华按蚊(A Sin-ensis Wi edemann,1828)和嗜人按蚊A anthropophagus Xu & Feng,1975)作为传疟媒介的潜在传播能量,以期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结果一、叮人率(ma)在试验条件下,以每人每夜受按蚊叮咬平均只数为叮人率。7~9月共观察9次(18人次)捕获中华按蚊145只,嗜人按蚊259只,  相似文献   
2.
我省曾流行恶性疟,又有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分布,为了解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就1970年以来福建省恶性疟流行情况与嗜人按蚊地理分布的调查结果,通过媒介能量的测算进行对照分析。调查方法一、怒性疟调查:由各地疟原虫血检站和医疗单位血检"四热"病人(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原因不明及感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的疫情特征,为消除疟疾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2017—2021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的疫情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病例的感染分型、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就诊和诊断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2021年福建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07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307例(75.43%)、间日疟46例(11.30%)、卵形疟34例(8.36%)、三日疟16例(3.93%)、混合感染4例(0.98%)。感染来源为非洲30个国家(376例,92.38%)、亚洲5个国家(18例,4.42%)、大洋洲1个国家(12例,2.95%)和南美洲1个国家(1例,0.25% );主要由福州市(314例,77.15%)报告。人群分布以男性为主(363例,89.19%),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256例,62.90%)。病例主要在医疗机构初诊(389例,95.58%)、确诊(377例,92.63%)和报告(393例,96.56%),初诊正确率为71.25%(290/407)。发病-初诊、初诊-确诊、发病-确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2 d、0 d和3 d。 结论 福建省仍面临严峻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持续性挑战,需继续加强对输入性疫情的监测,巩固疟疾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灭蚊效果,监测和清除残存嗜人按蚊,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重新暴发流行。方法对嗜人按蚊分布区实施以2g/m2DDT滞留喷洒和20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开展复查评价防制效果。停止灭蚊后,继续开展媒介和疟疾的监测。以叮人率和人房捕获蚊数计算密度。结果闽北14个嗜人按蚊分布县(市、区)258个分布点已全部完成灭蚊后效果考核,平均每个分布点复查3.18次,浦城县部分点监测30年复查20余次。第一次复查发现,80.01%的分布点嗜人按蚊已被清除,残存嗜人按蚊从灭蚊前人房按蚊的34.1%降至4.02%。经继续实施灭蚊措施,1995年后未再捕及嗜人按蚊。1996停止灭蚊措施后,1996-2007年监测期间复查276村(次),捕获人房按蚊13408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证明福建省嗜人按蚊已被清除。嗜人按蚊媒介区灭蚊前1980年疟疾发病12921例,发病率44.90/万,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为23.00%。实施灭蚊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1992年发病率降至0.43/万,1990-2007年嗜人按蚊媒介区未再出现疟疾暴发流行,1998年以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病人。结论DDT滞留喷洒和溴氢菊酯浸泡蚊帐可有效防制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是阻断疟疾流行,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基因的探索和检测以及其应用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广州管圆线虫的特异性rRNA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引物,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Ⅲ期幼虫及Ⅰ期幼虫及虫卵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经电泳和DNA序列测定,广州管圆线虫各期虫体及虫卵的rRNA基因片段有特异性。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的大亚基rRNA基因是细胞中含量最多,且结构保守,编码为多拷贝的基因,易于检测发现,具有进行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福建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嗜人按蚊(A.anthropophagus)是传播疾病和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近年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其分布地区及形态特征,国内学者研究较多,但对生态习性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对福建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做了现场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态习性:嗜人按蚊幼虫主要孳生在水质清凉、稻田和杂草遮蔽的梯田(84.16%)和灌溉沟(14.03%);成蚊主栖人房,占97%(776/800),以蚊帐内为最多(34.79%),余则停栖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胃血沉淀测定,吸人血率高达94.67%(71/75);密度5月份开始上升,7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地理分布与传疟作用:调查36个县(市)142个乡443个村,嗜人按蚊分布14个县(市)176个村,为本省疟疾重点疫区。6—9月份捕获人房按蚊,解剖唾液腺查子孢子感染率,发现嗜人按蚊为0.32%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DDT滞留喷洒防制嗜人按蚊控制疟疾流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的疟疾自七十年代后期,年发病数一直波动在万例左右,采用以防治传染源为主的抗疟措施难以收效。1981~1983年,我们对本省主要传症媒介嗜人按蚊分布区,以2g/m~2受药量进行DDT乳剂室内滞留喷洒(灭蚊区包括建阳,三明二地市13个县53个乡,总人口100万),每年6月和8月各一次,连续2~3年。1985年6~9月进行灭蚊效果考核,复查原嗜人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不同运动能力的大学生体成分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发现体育类大学生肌肉重量明显高于非体育类大学生(P〈0.01),脂肪含量非体育类大学生高于体育类大学生(P〈0.05),营养状况、上下肢均衡状况、身体主要围度(外径)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核福建省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区的疟疾防治效果。 方法  1988年起对该类区的疟疾与媒介实行监测 ;1998~ 2 0 0 0年按照卫生部 WHO的课题 ,选择建阳市童游镇和邵武市水北乡实施纵向监测。每年在疟疾流行季节 (7~ 10月 ) ,组织专业人员 ,捕捉原嗜人按蚊村人房 (帐内 )按蚊 ,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 ;对发热者采血镜检疟原虫。 结果 对原该蚊分布的 2 63个和 2个村的纵向观察 3年 ,均未再捕到嗜人按蚊。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从 1988年的 13 15例降至 2 0 0 1年的 3例。 结论 福建省抗疟措施有效 ,防治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