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圆  朱雄超  楼基余 《浙江医学》2001,23(9):517-5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9例脑梗死患者和33例对照组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血小板聚集时间.结果患者组血浆GMP-14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小板聚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水平与病程长短无相关性.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浆GMP-140水平可作为诊断或预测脑梗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中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热变性姬姆萨R显带(RHG)技术和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对171例C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17例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患者进行短期随访.结果154例未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CML患者中142例(92.2%)为Ph染色体阳性,146例(94.8%)表达bcr/abl mRNA,2种方法结果一致者142份(92 2%).17例患者allo-BMT后1~24个月,仅1例出现Ph阳性,12月后RT-PCR分析结果10例阴性,7例阳性.结论2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宜将细胞遗传学分析与PCR方法相结合.allo-BMT是目前治疗CML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国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核型及其演变和ber—abl融合基因特点。方法对1193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524例CML患者的ber-abl融合基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染色体的检测采用R显带技术,融合基因检测采用RT-PCR技术。结果在所有病例中,Ph染色体阳性(Ph^+)患者占98.07%,Ph^-患者占1.93%。在Ph^+患者中,95.64%为典型Ph染色体阳性,4.36%为变异型Ph染色体阳性。11.88%的典型Ph^+患者发生染色体核型演变。急变期、加速期和慢性期染色体核型演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9.04%、27.78%及7.94%。在所有典型Ph^+患者中,发生染色体核型演变后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类型为+Ph(14.62%),+8(10.77%)和-21(7.69%)。急变期和加速期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类型为+Ph(28.57%),+8(16.67%)和+19(7.14%);慢性期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21(10.26%),+Ph(8.97%)和+8(8.97%)。附加染色体异常联合出现类型以+Ph与+8的联合最多(3.60%)。在所有524例检测过融合基因的标本中,h3a2(+)为54.01%,b2a2(+)为27.67%。结论国内CML患者染色体的核型及演变可能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135例非单纯Ph染色体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135例非单纯Ph染色体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染色体检查结果并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135例CML染色体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备,应用R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显带分析。结果表明:经染色体检测的1210例的CML中135例有非单纯Ph染色体异常。本组135例非单纯Ph染色体CML中,慢性期87例、加速期21例、急变期27例.87例慢性期患者中,14例伴简单变异易位,22例伴复杂变异易位,其余的伴其他染色体异常,其中伴8号染色体三体4例,伴双Ph4例,伴i(17)5例;在21例加速期患者中,伴8号染色体三体4例,伴双Ph4例,伴i(17)3例;在27例急变期患者中,2例伴简单变异易位,3例伴复杂变异易位,其余的伴其他染色体异常,其中伴8号染色体三体5例,伴双Ph5例,伴i(17)2例。本组常见额外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低依次为+Ph、+8、i(17)、-Y、+19和+21。本组有16例伴简单变异易位,25例伴复杂变异易位。结论:CML是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恶性血液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ML的诊断、预后、发病机制的探讨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 检测114例初发成人AML患者ID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14例AML患者均检测到ID1基因表达,中位表达水平8525(57~11 233 238);AML不同核型预后组之间ID1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36 840(336~11 233 238)和6630(66~1 840798)](P=0.006);ID1基因表达水平与年龄[≥60岁患者明显高于<60岁患者(P=0.002)]和WBC[≥10×109/L患者明显高于<10×109/L患者(P=0.005)]相关;在年龄<60岁AML患者中,第1个疗程结束后未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伴有ID1基因高表达(CR与未CR患者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1268和9537,P=0.010).结论 ID1基因高表达多见于AML核型预后不良和高龄患者,与AML不良预后相关;ID1基因可能是成人AML患者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6.
7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恶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 ,以高危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 ,具高度的异质性。染色体畸变的检测对于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院门诊或住院的 76例MDS患者染色体核型 ,结合临床分期及IPSS计分系统进行评估。病例和方法1 病例选择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本院门诊或住院MDS患者 ,初发未治或短期雄激素或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或骨髓病理学检查确诊 ,按FAB标准分型[1 ] 。其中原发性MDS 6 9例 ,继发性MDS 7例 (5例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7.
马利兰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 )的传统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常引起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严重再障[1] ,近年来马利兰又被用于骨髓移植前的预处理[2 ] ,本文报告用不同剂量的马利兰给不同组NIH小鼠口服 ,通过对小鼠外周血象、骨髓造血干细胞培养及骨髓、脾、肝、肾组织学检查 ,观察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提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马利兰主要作用于骨髓、脾脏等造血组织。 0 36毫克 / 2 0克组的血液学参数变化均较恒定 ,死亡率低 ,可作为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动物模型 ,而且有技术简便、诱导时间短等优点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染色体 - 7/ 7q -异常在恶性血液学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用细胞染色体显带技术分析 4 1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7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acceleratedphase ,CML AP)的细胞核型。结果表明 :染色体- 7/ 7q -异常在AL ,MDS和CML AP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4 .88% ,9.86 %和 8.33% ,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均可检出染色体 - 7/ 7q -异常 ,检出率分别为 4 .70 %和 6 .2 5 % ,两者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9例具有单独染色体 - 7或 7q -异常 ,2 2例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 ,如 -X、- 5、 8、t(3;3)、t(11;16 )、t(2 ;11)等。发现 1例MDS RAEB患者具有 - 7异常克隆 ,同时还有 7q -异常克隆出现 ,而且 - 7异常的细胞数高于 7q -异常的细胞数。接受化疗的 7例ALL中 4例获得完全缓解 ;13例AML患者中仅 2例获得完全缓解 ;7例MDS患者中 6例转化急性白血病 ;3例CML AP中无 1例缓解。结论 :染色体 - 7/ 7q -异常是恶性血液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在髓系和淋巴细胞中均可出现 ,- 7异常和 7q异常可在同一患者共存 ;具有染色体 - 7/ 7q -异常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伴11p15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至2010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及门诊伴11p15异常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在1725例初发AML患者中检出15例11p15异常,检出率为0.87%,其中t(7;11)异常6例,t(1;11)和t(11;12)异常各2例,t(2;11)、t(11;11)、t(11;14)、del( 11)及inv(11)异常各1例.15例11p15异常患者中,M2 10例,M53例,M1和M4各1例.6例t(7;11)异常患者均为M2型,其中5例患者白血病细胞可见Auer小体.15例患者中12例进行了化疗,7例获得缓解,但中位持续完全缓解时间仅为8(4 ~12)个月;其中13例患者均已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1(2~19)个月.结论 11p15异常为AML中少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以t(7;11)最常见,并有独特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伴11p15异常的AML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3H-TdR掺入法和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经美洲商陆素(PWM),葡萄球菌A蛋白(SPA)诱导的63例白瘫风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和B淋巴细胞分泌IgG和IgM的功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