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慌、心悸1年余,加重1d于2011年1月15日入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病房心内一科。入院查体:BP 130/66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8次.min-1,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75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成功率和术后疗效。方法对择期行PCI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43例手术成功,成功率为76.8%。其中2例发生股动脉穿刺处血肿(1例发生在动脉鞘管拔除1周后,1例发生臀部肌肉注射处渗血),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11例患者仍有典型心绞痛发作,3例出现脑出血。另13例因冠状动脉双支弥漫性病变或多支病变放弃行PCI术。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相对偏低、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较多,术后抗凝治疗时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探讨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及判断RCA是否为优势血管对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RCA为梗死相关动脉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CA近段病变的62例,RCA远段病变的22例。RCA近段病变患者中,STV4R抬高≥1 mm为56例,阳性率为90.3%,STV1-V2抬高≥2 mm的为52例,阳性率为83.9%。RCA远段病变的22例患者中,出现STV4R抬高≥1 mm的为0例,出现STV1-V2抬高≥2 mm的为1例,阳性率为4.5%。RCA优势型为56例,非RCA优势型为28例,RCA优势型的56例患者中,STV5-V6抬高≥1 mm为50例,阳性率为89.3%。非RCA优势型的28例患者中,STV5-V6抬高≥1 mm为0例。结论对于RCA病变所致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V4R抬高≥1 mm、STV1-V2抬高≥2 mm对RCA近段闭塞的识别有较大的价值,如同时合并有STV5-V6抬高≥1 mm,常提示患者为RCA优势型,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单纯强化药物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强化药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60例年龄≥65岁、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82例,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PCI+强化药物治疗组78例,在行PCI成功植入支架后,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2组疗程为2年。记录2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和2年随访期间心绞痛症状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心源性死亡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强化药物治疗组院内治疗期间心绞痛症状缓解率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P〈0.05);2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获24~28(22.5±3.2)个月的随访,PCI+强化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仍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P〈0.05),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I+强化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及术后2年心绞痛缓解率均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但2组患者2年后的临床预后类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7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63例(87.5%)以剧烈胸背痛或腰腹痛为首发症状,发病时伴有高血压(70.8%,51/72)、脉搏短缺(8.3%,6/72)、血管杂音(9.7%,7/72)、主动脉瓣区杂音(11.1%,8/72)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临床特点;主动脉全层CTA为主动脉夹层患者首选且有确诊意义的检查。主动脉夹层分型以De BakeyⅢ型为最常见(90.3%,65/72),镇痛、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为其主要治疗。48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9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15例未行手术(假腔血栓形成未见明显破口3例,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起自假腔不能手术1例,因破口位置复杂、外科风险高而未行手术2例,消化道出血并脑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未手术3例,急性期主动脉破裂死亡2例,因病情严重自动出院4例)。好转出院61例,院内死亡7例,自动出院4例(未随访)。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患有高血压病,症状以胸痛为主,主动脉CTA是首要检查方法,药物治疗是基础,腔内修复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及心率震荡)对心脏性猝死(SCD)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猝死高危患者(猝死高危组)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同时选择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史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分析心率变异性的24h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时域指标(SDNN)、窦性心率震荡的心率起始(TO)和心率斜率(TS)指标的变化,3个月随访1次,持续2年。猝死高危组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12例)及非恶性心律失常组(38例)。以SCD或室颤作为终点事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猝死高危组中12例患者发生SCD(冠心病6例,扩张性心脏病5例,长QT综合征1例)。猝死高危组SDNN、T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O高于对照组(均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的TS明显低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P〈0.05);2组SDNN及T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猝死高危患者TS低于对照组,且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TS可能是SCD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是在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至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进行与心动周期相应的充盈扩张和排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靶器官受损(TOD)的变化。方法 共纳入接受高血压治疗且诊室血压达标<140/90 mmHg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计算血压变异性(BPV)和心率变异性(HRV)。根据24 h动态血压是否达标分为:已控制高血压组(CH组)109例和MUCH组241例。检测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比较两组HRV、BPV及尿ACR、eGFR、IMT、LVMI的变化;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UCH患者TOD的危险因素。结果 MUCH发生率为68.86%。与CH组比较,MUCH组总体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和大于50 ms百分比(pNN50)显著降低(P>0.05);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和舒张压CV显著升高(P>0.05);eGFR显著降低;尿ACR、IMT、LVMI显著增加(均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SDN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中不同类型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血压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美托洛尔组(37例)和比索洛尔组(35例)。在其他治疗相同的基础上,美托洛尔组给予美托洛尔25-50 mg·d^-1,口服,12个月为1个疗程;比索洛尔组给予比索洛尔5-15 mg·d^-1,口服,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并发症(缓慢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药源性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加重等)的发生情况。结果美托洛尔组的心率、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9.2%、86.5%;比索洛尔组心率、血压达标率分别为91.4%、83.2%。2组心率、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缓慢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药源性低血压、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比索洛尔组在心率控制方面稍优于美托洛尔,血压控制方面稍差于美托洛尔,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