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俊霞  张晓  晁献召 《山东医药》2009,49(10):102-103
肺栓塞(PE)的误诊率、漏诊率及病死率均较高。2005年7月~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肿栓塞(PE)患者65例。现分析其心电图特点,以便为PE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异常对成人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典”的心电图异常对成人房间隔缺损(AS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住院行外科手术或行介入治疗的78例ASD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无论单项或组合心电图异常诊断ASD的敏感性较差,QRS电轴不能提示右房室扩大或肥厚,右心室压力增高伴有更多的电轴右偏。结论:原用的ASD心电图异常不是诊断成人ASD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们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对100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观察了肌苷的疗效,现将结果服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本组100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60例;年龄15—75岁,平均40±16岁。临床诊断:心肌炎或其后遗症可能50例,冠心病50例,所有患者均有较频繁的室性早搏(室早),部分有成对、成串、多源室早及短阵室速;病程10天至10年不等,平均30.2±4.8个月。在应用肌苷前1周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且均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服药后1周作第2  相似文献   
4.
梅俊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67-1767
心房内阻滞是由Bachmann束电学异常造成的左房传导延迟,是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一个电生理因素。在体表心电图上.心房内阻滞表现为P波时限延长(≥110ms)。本研究探讨心房内阻滞和发生房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观察6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人在潘生丁试验前、中、后系列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的变化,以探讨一过性心肌缺血与心室晚电位(VLP)的关系.其中,28例(1组)发生了一过性心肌缺血,32例(2组)未诱发心肌缺血.潘生丁试验前SA-ECG异常者14例(23%):QRS时限>115ms者4例,滤波后QRS终末部40ms均方根电压(RMS 40)异常者6例,二者均异常4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4%与17%,P>0.05).两组病例在潘生丁试验前、中、后QRS时限和RMS 40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且一过性缺血性ST段抬高与压低的病人间亦无显著差异,试验前SA-ECG异常的病人试验中、后仍异常,试验前SA-ECG正常的病人试验中、后仍正常.提示,冠心病人潘生丁诱发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其电生理变化和VLP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1例自发折返性 (房室结折返或房室折返 )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患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心动过速终止后 ,30例 (4 2 .3% )出现倒置T波 ,均行运动心电图试验 ,5例呈阳性改变的病例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 ,3例呈铊阳性改变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支血管管腔直径≥75 %的明显狭窄 ,但均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结论 :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代表一种常见的现象 ,可能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根据常见的临床和心电图指标不能预测其是否发生。冠心病似乎不是这种复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时 (AMI) QT间期离散度增加和心室颤动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比较分析2 0例 AMI发病后 2 4h内并发心室颤动的患者 (心室颤动组 )和 2 0例未发生心室颤动的 AMI患者 (对照组 )在急诊入院时体表同步 12导心电图的心前 QT间期离散度和 QTc间期离散度。结果 心室颤动组 QTc间期离散度和 QT间期离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70 ms± 30 ms与 32 ms± 15 ms和 6 7ms± 30 ms与 31ms± 17ms,P<0 .0 0 1)。结论 AMI时心前 QT间期离散度增加产生心室颤动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心房扑动 (房扑 )往往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直流电转复的成功率较高 ,但需强效镇静或麻醉 ,且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特别是在合并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经心内膜超速刺激的疗效高 ,不良反应轻 ,但为有创性的治疗。近年来 ,许多研究报道了经食管心房刺激可安全有效地终止房扑 ,或转为窦性心律 ,或转为心房颤动 (房颤 ) ,且简单易行、无创 ,甚至可用于门诊患者[1 3 ]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房刺激成功率的影响尚有争议[2 ,3 ] 。本文报道前瞻性地采用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观察静注普罗帕酮对心房刺激终止房扑的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包炎可引起心电图 P- R段和 S- T段的偏移 [1 ]。有报道在一组 5 0例的急性心包炎患者中 ,41例 (82 % )可首先检出 P- R的偏移 [2 ] 。虽然急性心包炎的 ST- T序列变化分为 4个阶段 [3 ] ,但 P- R段与典型 S- T段改变的对应时间关系尚不明了。本文探讨了这一关系。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对连续 46例确诊为急性心包炎 (即伴随某一疾病出现心包摩擦音 ,或出现心包渗液 ,或二者均有 )、无心脏病证据的患者作 12导心电图 ,并分析 P- R段和 S- T段的变化。本文所称P- R段偏移 ,是指除αVR导联外其他导联上 P- R段压低≥0 .…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一过性心肌缺血与晚电位的关系云华亭,张晓,梅俊霞,etal.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4,10(1):22观察6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人在潘生丁试验前、中、后系列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的变化,以探讨一过性心肌缺血与心室晚电位(VLP)的关系。其中,28例(1组)发生了一过性心肌缺血,32例(2组)未诱发出心肌缺血。潘生丁试验前SA-ECG异常者14例(23%):QRS时限>115ms者4例,滤波后QRS终未部40ms均方根电压(RMS40)异常者6例,二者均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