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15例,均为男性,年龄20 ~45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0 cm^8.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1.0 ~4.6 cm,伴或不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缺损.2例存在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并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加前臂皮下静脉行血管移植;13例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后,VSD敷料覆盖创面,择期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覆盖创面,在皮瓣修复同时选择掌长肌腱、股前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肌腱、神经缺损.术后8~10周创面无感染,行Masquelet技术植骨重建掌骨缺损,并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15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植骨后3.2个月,后续观察无骨吸收.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3例,良2例.结论 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对其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型锁定钢板结合三柱理论在老年桡骨远端复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三柱理论为基础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复杂骨折42例.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GW)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22例,可4例,差6例,优良率76.2%.结论 采用微型锁定钢板结合三柱理论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复杂骨折,可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可靠固定,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构建纳米血小板加载miR-145的载药递送系统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超声法制备纳米血小板并用化学方法偶联miR-145获得载药递送系统,将实验分为4组:NP-miR-145组、P-miR-145组、miR-145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划痕、噻唑蓝(MTT)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四组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能力,用RT-PCR检测miR-14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相关蛋白Myc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的迁移、增殖:NP-miR-145组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 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撕脱性断指再植术后发生动脉危象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科对12例撕脱性断指行再植术, 4例术后24 h发生动脉危象, 4例术后48 h发生动脉危象, 3例术后72 h发生动脉危象, 1例术后18 d发生动脉危象, 经镇静、解痉挛、保暖等保守治疗无缓解, 行动脉危象探查, 术中见断口皮缘及皮下组织有部分坏死, 2例动脉痉挛近端动脉喷血不畅、10例为动脉栓塞, 清创后吻合口处动脉、软组织缺损, 行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顺行转移与断指远端指动脉吻合重建血运。结果 12例撕脱性断指全部存活。随访5~15个月, 平均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 良7例, 可1例。结论采用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顺行转移治疗撕脱性断指再植术后动脉危象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皮瓣移植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皮瓣移植手术在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皮瓣层出不穷.对于指端缺损,首先应对缺损进行细致的评估,然后进行"个性化"的皮瓣筛选和改进[1],从而达到有效、省时、省力、经济的目标.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采用带指侧方血管神经蒂V-Y推移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对伤后12~20 h离断手指进行再植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皮瓣移植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1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选用8种不同部位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87例(119块),存活117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难复性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6行手术切开修复治疗的7例单纯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一期行肘关节骨性结构的恢复与软组织稳定的重建,同时行血管移植恢复肱动脉的连续性,二期行游离皮片移植关闭伤口。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X线片显示7例均获得并维持同心圆复位。1例出现肘关节关节囊及韧带处异位骨化,对症治疗后治愈。无肘关节不稳定、无切口或针道感染发生。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1例,可1例。结论难复性肘关节脱位合并肱动脉损伤通过一期肘关节骨结构与软组织稳定重建、恢复肱动脉连续性,二期行游离植皮,并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桥式吻合血管组合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7年2月~2003年10月,采用桥式吻合血管的组合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8例,男7例,女1例;年龄10-49岁。均为车祸伤。新鲜外伤3例,陈旧外伤5例。均为胫腓骨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骨外露,皮肤缺损范围25cm×18cm~70cm×12cm,伴胫前或胫后血管长段挫灭缺损3~7cm。结果术后1例发生皮瓣静脉危象,经重新吻合静脉后,危象缓解;1例皮瓣尖端3cm×1cm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术后4~6周皮瓣断蒂,双小腿分开;5~10个月骨折愈合。均获随访2~7年,皮瓣颜色正常,弹性好,毛发生长,恢复保护性感觉,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结论桥式吻合血管组合皮瓣为皮瓣提供了可靠的供应血管,是治疗濒临截肢肢体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