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人体微孢子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次从慢性腹泻及营养不良的患者大便中分离到微孢子虫。通过活体观察、固定染色观察,发现微孢子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学特征;通过遗射电镜观察。找到典型的孢子时期虫体。导致患者腹泻及营养不良的原因,除微孢子虫外,与真菌、人芽囊原虫等寄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机会致病原虫动物模型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机会性致病原虫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卡氏肺孢子虫为机会致病原虫的代表虫种,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实验课中给实验动物口服免疫抑制剂,学生按时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变化,并称体重后记录。至第3周取卡氏肺孢子虫肺组织匀浆,经右胸注入部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体内。第6周解剖大鼠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并取肺组织制片检查病原体。结果实验组大鼠口服免疫抑制剂醋酸地塞米松,5周后一般状态较差,有明显的脱毛,咳喘等现象;体重由原来的160~180g下降至120~140g;肺组织印片查到卡氏肺孢子虫。对照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体重逐渐增加,由原来的160~180g增至190~210g;一般情况良好,肺印片镜检未发现卡氏肺孢子虫。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观察和检查结果,对机会性致病原虫的致病特点有深刻认识。结论有效的实验操作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微孢子虫及人芽囊原虫混合感染与病原体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别微孢子虫和人芽囊原虫及其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引起腹泻的相关病因。方法取病人排泄物涂片进行活体观察;将涂片固定染色制成永久性标本;对从排泄物中分离的脱落肠组织进行切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观察到该两种病原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基本结构,初步确定了其属性及寄生关系。结论微孢子虫和人芽囊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寄生于肠组织,其所造成的肠组织坏死是引起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首例埃立克体病病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瑞林  梁炽 《新医学》1999,30(7):411-411
1引言埃立克体病(Ehrlichiosis)是由埃立克体(Ehrlichia)所致的一类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派性疾病。该病原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周立克次体科、埃立克体属,但与立克欢体不同,埃立克体并非游离在白细胞的胞浆内,而是被包裹在胞浆的空泡中。目前国外已经报道的引起人类埃立克体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腺热埃立克体[1]、查菲埃立克体[2]、人粒细胞埃立克体[3]。腺热埃立克体主要存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地;自1986年美国首先发现查菲埃立克体病以来,在美洲、欧洲、非洲国家相继有病例报遣,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主要发生在美国。我国尚未见埃立…  相似文献   
5.
张瑞琳  梁炽  曹爱莲  郑小英 《热带医学杂志》2007,7(10):991-992,1016
目的对来自广东省不同地区的19例粪类圆线虫患者的粪便等标本进行检查,并随访观察。方法取所有患者的粪便,部分患者的尿液、痰液、呕吐物和眼部分泌物,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培养法、离心沉淀法等制作玻片标本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查到粪类圆线虫杆状蚴、丝状蚴,在呕吐物中还查到虫卵;其中7例患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1例患者合并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患者口服噻苯达唑、阿苯达唑和吡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结论该虫在本省有散在分布;免疫功能正常者口服以上药物效果显著,复查未发现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7.
302例可疑肝吸虫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临床表现或肝胆检查可疑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肝吸虫病。方法对广东省各大医院送检的可疑肝吸虫病人进行ELISA血清学检测及其部分阳性作粪便检查的结果对照。结果疑似肝吸虫病的ELISA阳性率为52.32%,ELISA阳性与粪检阳性对照符合率达97.10%。结论在可疑肝吸虫病人中,有50%以上为抗体阳性,表明对临床可疑患进行肝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易误诊的几种病原体Ⅰ-马尔尼菲青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琳  梁炽  曹爱莲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51-352,326
通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骨髓涂片标本、外周血涂片标本和组织切片标本;并采集外周血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从而分析比较该菌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荚膜组织胞浆菌等病原体的鉴别特征,以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生态系统。 方法 解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家猫,收集华支睾吸虫虫卵,放入养殖缸内自然感染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待尾蚴发育成熟,分离阳性螺,放入养殖缸内与各种鱼类同缸饲养,使阳性螺释放的尾蚴自然感染缸内的各种鱼类。螺类释放尾蚴后的第30天开始,定时检查鱼类的感染情况,分别采用鱼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各种鱼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离、收集鱼肉中囊蚴感染家猫和SD大鼠。 结果 水温在24.3~37.2 ℃时,尾蚴发育成熟逸出螺体的时间需95 d。纹沼螺的感染率为12.5%(25/200),长角涵螺为18%(9/50)。水温在20 ℃以下时,螺体内尾蚴停止逸出。鱼类感染尾蚴后形成囊蚴的时间为30 d,至囊蚴完全成熟需45 d。麦穗鱼、草鱼、鳑鮍鱼、鳙鱼、鲮鱼、鲫鱼、鲤鱼和罗非鱼体内囊蚴的感染度不尽相同,每克鱼肉含囊蚴数分别为1 792、16、8、6、5、4、4和2个。将鱼体内分离的囊蚴分别感染大鼠和家猫均获得成虫。 结论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室内生态系统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巴通体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并将分离的巴通体感染实验动物,观察巴通体在血细胞内的发育特征,探讨巴通体感染和肠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肠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将患者的外周血及感染大鼠的腹腔液经固定后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将患者排泄物中分离的感染有病原体的血细胞感染Wistar大鼠,观察血细胞感染率与肠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大鼠的肠组织病理变化特征与患者的相似。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胞浆呈空泡化,内有包涵体和巴通体;红细胞血色素下降,胞内呈空泡状,在大的空泡内见到不同发育期的巴通体;肠组织充血、变性和坏死。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巴通体实验动物模型;宿主感染巴通体后,主要累及血细胞和肠组织,且血细胞内巴通体的感染率与肠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