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天,我同事的朋友,一位59岁的男患者找到了我.患者拿着某医院的结肠镜报告单,上面显示患者有结肠多发息肉,并且怀疑有不典型增生.这也就意味着,患者的息肉离结肠癌不远了,患者想让我们通过结肠镜把他的结肠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黄疸是胰胆疾病的常见症状 ,常见的原因有胆石症 ,胆管及胰头部肿瘤 ,胆管炎症 ;少见原因有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 ,胰腺炎或肝门区淋巴结压迫 ,创伤 ,原发性肝癌侵入胆管或压迫胆管 ,包虫囊压迫等。由于病因复杂 ,临床经过隐匿 ,缺乏特征性表现 ,因此术前误诊率高。近二十年来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实时超声显像 (简称超声 )、CT ,PTC(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超声内镜、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等相继出现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对胰胆疾病的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年龄38~75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80~9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术后4周,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1,P〈0.05),余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患者乏力、腹胀开始减轻,食欲好转,术后4周腹水减轻。术中有1例因紧张进食少出现低血糖,经治疗后好转,余均未发现皮疹、发热、抽搐及出血等其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ERCP后CT扫描对导致阻塞性黄疸的胰胆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联合应用ERCP和ERCP后CT扫描 ,以提高对导致阻塞性黄疸的胰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地对5 5例阻塞性黄疸ERCP检查不能确定的病例 ,于拔管后 2小时内立即行CT扫描。由三位专科医生按照统一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5 5例中 2 4例为胰胆恶性肿瘤 ,3 1例为良性病变。ERCP诊断完全正确率 5 8 2 % (3 3 / 5 5 ) ,ERCP后CT扫描为 92 7% (5 1/ 5 5 ) ,P<0 0 5。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ERCP后CT扫描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可提高病因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的ERCP后CT扫描技术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病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在ERCP检查后 1/ 2~ 2h内进行CT横断面扫描。 5 3例病人采用普通CT机 ,后 2 8例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按四分法分别对普通CT和多层螺旋CT图象质量和对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普通CT图象优质的病例为 3 4% ,多层螺旋CT为 5 7.1% ,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利用多种三维重建法重建出的胆胰管树与ERCP的胆胰管树结构一致 ,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可以显示突向腔内的结节。普通CT图象质量较差的9例 (17% )是由于造影剂星状伪影、肠道大量气体及病人闭气不严所致。普通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2 .7% (5l/ 5 5例 )和 94.4% (2 7/ 2 8例 )。结论 :改进ERCP后CT扫描技术有助于改善图象质量和充分显示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同时行CE及CTVE检查分析两者联合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有19例患者发现了病变,其中小肠间质瘤7例,炎症3例,肉芽肿1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转移瘤1例,小肠憩室2例,肠管畸形1例,Dieulafoy溃疡1例,结肠癌1例,钩虫病1例;两者吻合率81.0%。结论cE联合CTV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ERCP后CT扫描对阻塞性黄疸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ERCP后CT扫描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一步作ERCP后CT扫描。方法为ERCP拔管后1-2小时行CT扫描。对比评价ERCP后CT扫描与单纯ERCP检查有无不同。结果 34例患者两种检查方法正确诊断19例,ERCP误诊或诊断不全面,由ERCP后CT扫描诊断正确13例,ERCP后CT扫描误诊或诊断不全面,由ERCP作出正确诊断1例,两种方法共同误诊1例。经配对χ^2检验,P<0.05。结论 ERCP后CT扫描将ERCP和CT二者结合起来,可取长补短,提高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2A型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受检者进行了18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18次,成功率为100%。未见并发症出现。胶囊内镜在胃内平均滞留时间为36min,小肠内滞留时间平均为344min,18例在检查结束后胶囊内镜顺利排出体外。检出16例小肠病变,包括小肠肿瘤,小肠黏膜糜烂,克罗恩病,小肠黏膜血管扩张,空肠活动性出血,小肠静脉瘤。病变检出率为88.9%。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阳性率较小肠气钡造影、血管造影为高,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伴发上消化道的急性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所致的出血,目前国内报告尚少,我院消化内科自1988年~1997年共收治5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28~62岁,均龄为45.6岁。收住院前均经急诊胃镜检查,诊断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肝硬化诊断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并且经过B超、实验室及胃镜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从1986年元月至1992年3月经纤维结肠镜诊断并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35例,共切除息肉102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