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钠-钙交换体(NCX)mRNA和蛋白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癇模型大鼠海马CAl、CA3及齿状回区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癫癇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时间点NC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急性期(6~24h)海马各区NCX3 mRNA表达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进入静止期各区表达趋向回升,慢性反复自发发作期(30、60d)各区表达又出现不同程度的两次下调。除致癇后6h大鼠海马各区的NCX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外,NCX3蛋白变化趋势与NCX3mRNA基本一致。结论:NCX3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增加神经元钙超载,改变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促使癫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时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选择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辅助治疗心脏扩大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观察临床效果及心脏功能;方法:对13例在心内科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患者,男9侈4,女4侈4,年龄36岁~75岁(平均58.61岁),心功能均在Ⅲ级~Ⅳ级(NYHA),均有置入起搏器的适应证。术中通过Swan—ganz漂浮导管对右心室内不同部位起搏10分钟后测各部位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改变,然后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右室流出道应用主动固定电极)。术后应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双部位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果;结果:全组13例患者术中检查及置入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器均获成功。测得右心室流出道起搏(RV—OT)和右室心尖部(RVA) 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时各参数均较单纯右室心尖部(RVA)为好。置入心脏起搏器后观察射血分数从0.31提高至0.39,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返流量减少,心脏缩小,心脏功能平均提高Ⅱ级。其中一例心功能由Ⅳ级提高至I级~Ⅱ级;结论:初步血液动力学观察提示,右心室双部位起搏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海拔3800m以上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 的 观 察 海 拔 3800m 以 上 世 居 藏 族 健 康 成 人 心 率 变 异 性 各 项 指 标 的 临 床 意 义 。 方法 对 100 例 高海 拔 世 居 藏族 成 人( 观 察 组)与 75 例 西 宁 地 区 藏 族 成 人( 对 照 组 )进 行 全 程 24h 动态 心 电 图 检 查 , 并 行 心 率 变 异 性 时 域 和 频 域 分 析 对 比 。 结 果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观 察 组 rSM M D 和PN N50 增高(P<0.05,0.01)。 结论 提 示海 拔 3800m 以 上世 居 藏族 健康 成 人的 迷走 神 经张 力较 高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出现贫血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有121例冠心病CHF病人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AMI)CHF 85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AMI)CHF 36例。根据有无贫血将121例病人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病人贫血发生情况。结果61例(50.4%)冠心病CHF病人出现贫血。不同年龄冠心病CHF病人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56岁-69岁组发生率36.1%,70岁-89岁组发生率56.5%,P〈0.05)。不同性别病人贫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心病类型致CHF病人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STAMI发生率57.6%,NSTAMI发生率33.3%,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随访期间贫血组冠心病CHF病人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CHF病人可并发贫血,7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STAMI CHF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NSTAMI CHF病人。贫血对冠心病CHF病人的病情及预后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家族性预激综合征(familial pre-excitation syndrome)临床发现不多.早在1944年由ohnell首次报告过.本文将父子2代患有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经食管调搏证实.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心律失常是指发生于机体剧烈运动期间或之后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不一,从心悸、头晕、晕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到心脏性猝死。运动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心肌缺血,如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的患者。然而,也可能发生在似乎健康的个体。在后一组人群中,运动性心律失常可以是良性的,但也可以是获得性(如药物诱发)或先天性(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电活动或结构的异常而呈恶性。这种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复杂性,使运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医学上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在老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a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发生及分布,初步明确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临床诊断为短暂性缺血发作老年患者共182名,分别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资料进行登记评估。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诊断及其合并症、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评分(IADL评分)、血液生化检查;MRI资料评估包括CMB是否存在,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室旁高信号(periventricularhighsignal,PVH)、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的程度和分布;然后通过统计学来分析CMB发生与分布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CMB(-)相比,CMB(+)组TIA患者既往缺血性中风史阳性者所占比例更高,其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低、而平均年龄、LI数目、PVH及DWMH分级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 I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MB(+)分布:CMB弥漫型组中LI及DWMH明显高于脑叶组及深部结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的H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脑叶型CMB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严重PVH(OR=7.01);深部结构CMB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OR=6.80);而与弥漫型CMB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LI数目及DWMH(OR=9.4;OR=7.88)。结论 CMB的发生与分布与老年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年龄、LI数目、PVH及DWMH分级及TG有关,有助于CMB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贫血普遍存在。CHF患者合并的贫血已被建议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现对CHF患者合并贫血的患病率、原因和机制、贫血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和机制及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CHF合并贫血的获益和风险等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循环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男24例,女17例,年龄(40~80)岁,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两组:窦性心律(SR)组27例,心房颤动(AF)组14例.测定循环血浆BNP、PRA 、AngⅡ、Ald的浓度.结果:AF组平均左心房前后径(LAD)与SR组相比明显增大(15.8%,P<0.01),而且AF组患者的循环血浆平均BNP、AngⅡ、Ald的浓度比SR组明显升高(分别升高148.4%、19.7%、28.9%,P>0.01)).两组患者的BNP与LAD、AngⅡ、Ald的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分别为0.58、0.60、0.45,P>0.001).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与左心房结构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