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6例胃肠癌患(其中胃癌32例,肠癌34例)术前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并与45例消化性溃疡(PU).28例肠息肉患及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根治术后经化疗的胃肠癌患33例(其中胃癌15例,肠癌18例)进行术前、术后血浆MTL水平对比。结果显示;胃肠癌组术前MTL水平显高于其他组.MTL对诊断恶性肿癌灵敏度达84~88%,特异性78—91%.预告值达83—87%.而与肿瘤生长部位无关。胃癌组术后MTL水平显低于术前而肠癌组差异无显性意义。提示血浆MTL含量有可能成为判断消化道良、恶性疾病或术后监测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27例各类肝病和55例正常人进行蕲蛇毒时间(AT)、蝗蛇毒磷脂时间(RVVCT)和蝰蛇毒血小板三因子活性(RVVPF_(3a))三项蛇毒凝血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AT、RVVCT和RVVPF_(3a)在各类肝病的测得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肝病的异常检出率分别是93%(118/127)、74%(94/127)和81%(103/127),均显著高于凝血酶时间(TT)(63%),凝血酶原时间(PT)(34%)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35%);三者的测得均值与不同期肝病有正相关关系,肝病越晚期,蛇毒凝血试验时间越延长。认为AT、RVVCT和RVVPF_(3a)能从三个不同侧面去反映肝病凝血功能障碍,其敏感性均优于TT、PT和KPTT,可以作为肝病凝血功能检查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间歇性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8~45%。这种吞咽困难往往未被认识或误认为患者并发食管狭窄。“非阻塞性吞咽困难”(NOD)。是指吞咽固态或液态食物时有阻塞感,而内镜或放射学检查缺乏狭窄证据。NOD 的确切病机未明。本文旨在检测无狭窄的重度返流性食管炎患者NOD 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了解NOD 的发病机理,作者还探讨了NOD与食管下段pH 和压力改变的关系,并特别注意食管内酸度对诱发吞咽困难的重要性。方法:63例重度、持续性食管功能异常病人(30例男性,平均59岁;33例女性,平均54岁。)病人每天诉有食管性症状,持续4月以上。对正规药物治疗反应差或无作用,均无食管恶性病变或Barrett 食管。全部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与病变肠段粘膜上菌群分布的差异,以探讨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广州地区40例肠道病变仅局限于乙状结肠以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结肠镜分别在乙状结肠以上的正常肠段和乙状结肠以下的病变肠段取得粘膜标本,另选40例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中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结果 (1)健康人乙状结肠以上肠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分别为8.71±0.44、9.01±0.33、7.01±0.13,乙状结肠以下病变肠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为9.21±0.24、9.02±0.18、7.12±0.21,均无明显差异。(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肠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分别为8.92±0.37、9.15±0.17、7.22±0.24,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病变肠段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量分别为6.52±0.76、7.49±0.31、9.67±0.22,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较健康人为低,大肠杆菌均较健康人为高。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肠段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下放置止血夹与注射疗法在治疗Dieulafoy病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年至2009年我院诊治的Dieulafoy病内镜下特点及治疗结局,比较内镜下止血夹与注射疗法的止血的疗效差异,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①21例Dieulafoy病中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6.6岁,分别有11例行内镜下止血夹治疗,10例行注射治疗止血,两组间患者年龄、病变Forrest分级、平均输血量均有可比性;②采用止血夹治疗组止血成功率、再发出血率、转手术治疗比例分别为72.7%、27.3%、18.2%,注射治疗组分别为60.0%、40.0%、20.0%,两组间止血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镜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③内镜治疗后再次出血的时间均在48h内。注射治疗组有2例再出血患者死亡。结论内镜下放置止血夹及注射治疗均是治疗Dieulafoy病的有效方法再出血多见于内镜治疗后48h内;死亡的患者存在高龄、合并慢性病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dptaid、TSA分别联合芬维A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作用。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zM)合芬维A胺(10/zM)、TSA(1/zM)联合芬维A胺(10/zM)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SNU475。SNU449,SNU398,sK—HEP-1,PLC/PRF/5)。通过Caspase-3/7检测试剂盒和CellTiter—Glo发光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监测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芬维A胺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zM)、Ts(1/zM)联合芬维A胺(10肚M)处理细胞24h能显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NU475、SNU449、SNU389、SK—HEP-1、PLC/PRF/5凋亡(P〈0.01)。结论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TSA联合芬维A胺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criptaid、TSA分别联合芬维A胺能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RARβ和Nur77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探讨RARβ和Nur77在芬维A胺及HDACi对肝癌作用中的相互调控。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人为敲低肝癌细胞Huh-7 RARβ或Nur77基因表达,用芬维A胺(10μM)、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10μM)、TSA(1μM)处理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ur77 mRNA及RARβ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为敲低RARβ基因表达,对HDACi及芬维A胺处理Huh-7细胞后Nur77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同样,人为敲低Nur77基因表达,对HDACi及芬维A胺处理Huh-7细胞后RARβmRNA表达亦无影响(P>0.05)。结论在HDACi及芬维A胺对肝癌细胞作用中,未发现RARβ和Nur77之间存在基因转录水平的相互调控。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89年1月至5月应用组织学 MB 染色、光镜下观察并作尿素酶速诊试验检查124例胃、十二指肠活检标本。MB 染色镜下观察和尿素酶速诊试验的 CP 检出率分别是67.0%和63.7%。尿素酶速诊试验敏感性91.6%,特异性92.3%。MB 染色检查,CP 在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和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检出率分别为80.0%,69.4%,70.5%,61.5%和11.1%。残胃炎1/3阳性,胃癌三例均阴性。组织学上炎症程度重,CP 感染较明显。镜下粘膜红斑征的 CP 检出率高于其它表现。  相似文献   
9.
止血灵系广州蛇毒研究所新近从国产腹蛇毒中分离提取的类凝血酶组分[1],经毒理、药理和动物实验的前期研究,证实为安全、速效、高效的一种促凝血剂川。它与国外报道[2]的从腰蛇毒中提取的促换组分——类凝血酶(Thrombin-like),即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瑞士产品“立止血”(Reptilase)及美国产品Atroxime的作用相似,均有明显的促凝作用。本文总结口服止血灵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2例,并与20例国产凝血酶的治疗结果对照。旨在探讨止血灵是否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62例上消化道出血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21在曲古菌抑素A( TSA)诱导肝癌细胞内uc002mbe.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TSA处理肝癌细胞Hep3B后p21蛋白与uc002mbe.2表达变化的关系,并进一步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肝癌细胞p21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单干扰p21和干扰p21联合TSA处理后Hep3B细胞uc002mbe.2表达的变化。结果干扰p21表达,对Hep3B细胞uc002mbe.2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TSA诱导的Hep3B细胞uc002mbe.2的表达( P<0.05)。结论 p21在TSA诱导肝癌细胞uc002mbe.2表达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