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学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学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检测103例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并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第4、12、48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分析在治疗12周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调整PEG-INFα-2a、RBV剂量的情况。结果: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患者达RVR者为71例(68.9%)、cEVR为20例(19.4%)、pEVR为7例(6.8%)及NonEVR为5例(4.9%),治疗终点的病毒应答率(EOT)分别为95.8%、95.0%、74.4%及4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92.9%、80.0%、42.9%及20.9%;复发率分别为5.9%、15.8%、60.0%及100.0%。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剂量减少与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不同模式对复发率有一定预测价值。治疗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减量可能使病毒清除减少,是导致病毒复发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水平和VITRO评分(vWF/血小板计数)对不同类型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连续住院的肝损伤患者共122例,其中急性肝病患者50例,慢性肝病患者72例。急性肝病患者再分为急性肝损伤亚组43例,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7例,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炎亚组2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12例,肝硬化亚组39例。检测并分析所有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vWF/血小板计数)评分在各组、亚组之间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肝病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05.30(185.30~235.35)和2.47(1.57~3.90),高于急性肝病组的172.30(158.30~194.10)和1.00(0.8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中,慢加急性肝衰竭亚组的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分别为225.40(211.20~237.45)和3.61(2.92~4.69),高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亚组的196.30(190.30~210.30)和1.28(0.89~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诊断慢性肝病的AUC分别为0.812(95%CI:0.734~0.890,P0.01)与0.891(95%CI:0.828~0.953,P0.01);当界值分别为185%和1.35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1.9%和79.7%,特异度为70.0%和72.9%,阳性预测值为79.7%和89.2%,阴性预测值为72.9%和82.0%,诊断准确率为77.0%和86.1%。相对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血浆vWF:Ag检测值和VITRO评分诊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AUC分别为0.833(95%CI:0.610~1.000,P0.05)和0.940(95%CI:0.000~1.000,P0.01);当界值分别为215%和2.00时,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100%,特异度为75.0%和91.7%,阳性预测值为70.0%和87.5%,阴性预测值为100.0%和100%,诊断准确率为84.2%和94.7%。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与VITRO评分高于急性肝病患者,肝衰竭时尤其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VITRO的诊断价值大于vWF:A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定义为肝活组织检查前至少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且可检测到HBV的慢性HBV感染者(A组)与同期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35例未曾抗病毒治疗过的ALT异常的HBV感染者(B组)进行肝脏组织学特征比较。结果A组中66例(47.5%)患者肝组织正常,但仍有33例(23.7%)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有13例(9.4%)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与(0~0.75)×正常值上限(ULN)ALT亚组相比,(0.76~1.00)×ULN ALT亚组存在更高比例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43.5%对比19.8%,x~2=5.930,P<0.05),与年龄<40岁者相比,年龄>40岁的A组患者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者的比例明显增高,无论病毒载量或e抗原状态都不能预测其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程度。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23.7%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显著肝脏组织学改变。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脏活检,特别是年龄>40岁且ALT在(0.76~1.00)×ULN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多样性临床表现,探讨建立分子诊断的方法。方法:采集6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序列分析方法检测ATP7B基因突变,并对p.Arg778Leu基因突变的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7例(43.5%)患者诊断时年龄<8岁,且均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仅有2例出现K-F环,而59.3%的患者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与表现为肝脏疾病的患者相比,以神经系统为表现的患者诊断时年龄较大(P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3月份墨西哥首先报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后,4月份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且有相关死亡病例的发生[1].由于该病毒在全球传播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全世界都对其高度重视.因此,了解该疾病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对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对重症和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点以及胸部影像学变化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孙艳华  林之莓  项晓刚  蔡伟 《肝脏》2016,(8):623-62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入院治疗的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疾病诊断进行分类,并对其构成和变化趋势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2510例,其中明确病因925例(36.85%),诊断涉及19个病种,居前4位的疾病分别是:病毒性肝炎17.65%(443/2510)、药物性肝损伤7.81%(196/2510)、胆源性肝炎3.75%(94/2510)、自身免疫性肝病3.23%(81/2510)。结论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临床仍有大部分病例(63.15%)难以确定病因,除病毒性肝炎外,药物性肝损伤、胆源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医院常见几种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对本院1988~1994年间部分药敏试验结果按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大多数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万古霉素仍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也相当高,对头孢噻甲羧肟、头孢哌酮和头孢磺吡苄尚敏感。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逐年上升。第三代头孢菌素总的来看尚属敏感,但由院内感染所获的菌株如硝酸盐阴性杆菌,对其有相当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8.
熊去氧胆酸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之莓  周霞秋 《肝脏》2002,7(2):113-114
熊去氧胆酸(UDCA)是亲水性胆汁酸制剂,广泛用于各种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4名接触甲醇工人(1女、13男)和10名接触甲酸工人(5女、5男)进行了观察。连续3天,以工时法作环境监测,计算呼吸带空气中毒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甲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甲酸衍生成相应的对溴苯酰酮酯后,用液相色谱仪分析。个别浓度较高样本,用红外光度计分析。在第4天下班时收集工人尿样,并在次日晨(下班16小时后)再收集一次。尿中甲酸经甲基化转变成N,N-二甲基酰胺,再用气相色谱分析;尿中甲醇也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尿中甲酸和甲醇浓度都用肌酐排泄量校正。结果发现,甲醇时间加权平均接触范围是50~227μg/L(40~160 ppm)。次日晨尿样甲  相似文献   
10.
医源性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监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25林之莓,高健为了预防、诊断和治疗目的,由于采取各种措施而产生的微生物感染称为医源性感染,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药物、手术、诊疗器械、医护人员的行为及血液制品使用等。一、流行病学(一)感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