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TR/PatocI玻凝试验的商榷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杭恒贵,顾莉莉,俞正楚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故常需依赖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血液分离病原体虽可为确诊提供确凿证据,但钩体...  相似文献   
2.
3.
<正>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我省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发生,由于钩体病带菌动物多,菌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尤其是轻型钩体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由于误诊和漏诊,未能及时得到正确治疗。据文献报道,上述因素是引起钩体病中枢神经系统后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们自1991年9月~1992年1月收检的29份临床上诊断为钩体病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菌群(型)分布的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不同类型地理景观中钩端螺旋体病血清群(型)的分布。方法:60年代~90年代初.我们对安徽省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种不同类型自然地理区划内的850O份自然人群、3596份钩体病人及10种动物的3699W血清标本.以MAT法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5.8%、34.8%和23.7%。感染的血清群(型)分别为14和13个血清群(型)。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人群、钩体病人和动物三者之间感染的血清群(型)基本一致;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流行区感染的主要血清群(型)是波摩那群(型),猪、牛是主要的带菌动物和传染源;皖南山区流行区感染的则主要是黄疸出血群(型),鼠、牛是主要的带菌动物和传染源。为我省对钩体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在安徽省发生的流行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描述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方法证实在我省三种地理区划中流行特征、流行菌群、流行形式,宿主动物种类均不相同,Ⅰ型疫区猪为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要流行菌群,洪水型为主要流行形式;Ⅱ型疫区猪、犬为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要流行菌群,雨水型为主要流行形式;Ⅲ型疫区鼠为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是主要流行菌群,稻田型是主要流行形式。本文探讨了传染源带菌状况,降雨量多少,农事活动的特点及养猪方式等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与钩体病发病的关系,并因地制宜的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霍邱县猪携钩端螺旋体及健康人群钩体病隐性感染调查顾莉莉1杭恒贵1王以银1任次早1罗兆庄1魏强2宋明宇2孙仁品2(1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2霍印县卫生防疫症站)据70年代调查,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淮河流域地区,以洪水型为主,曾发生...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人群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IFA技术,对安徽省10个县(市)1078份自然人群血清标本进行了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检测,结果阳性36份,平均感染率力3.34%。山区、淮北平原感染率分别为5.56%和1.12%,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城镇低于农村,感染率分别为0.45%和3.7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调查表明,山区是我省莱姆病的主要疫区,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林业工人和生活在山区的农民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蒙城霍邱两县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顾莉莉,杭恒贵蒙城县卫生防疫站薛振亚霍邱县卫生防疫站魏强70年代我省江淮、淮北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曾发生三次较大的流行,80年代有散在病例发生。近几年我们开展钩...  相似文献   
9.
用DDS+RFP+B663和DDS+RFP两种方案共治疗13例多菌型麻风。经过一年证明在临床和毒副作用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在细菌和病理方面的效果,三联组明显优于两联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